哪些行业增加了附加值?一般来说,高附加值行业通常出现在高科技行业和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增加值率往往会显著提高。然而,数据显示,供给侧改革对产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3-17年期间,增加值率的增长主要表现在矿业、原材料工业和少数基础设施和技术第三产业;增加值率下降出现在工业消费品、住宅建设、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说明在中上游原材料行业利润空间打开的同时,不仅压缩了下游行业的利润,也压缩了部分第三产业的利润。
如何改变附加值的结构?从本质上说,增加值的结构特征是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利润分配特征。在整个增值结构中,分配给企业部门的经营盈余比例显著增加,从2012年的8.0%增加到2017年的8.6%。这主要是由于中间投入的减少,即原材料的比重(从66.5%下降到63.5%)而引起的,但与此同时,劳动者的报酬,即劳动力成本却有所增加(从16.5%上升到18.7%)。固定资产折旧方面,占比从6.8%上升到9.0%。这一方面是因为2009-2011年新增固定资产加速老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财政局多次出台政策推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自2014年以来,财政部和税务局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政策通知。资产折旧政策变化的目的是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改善企业现金流状况。从短期来看,它对短期公司利润和政府税收有负面影响。然而,推迟企业利润和政府税收对基于收入的GDP有更重要的影响。在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变动中,固定资产折旧加速(上升0.4个百分点),而生产税在增加值中的比重下降(下降0.4个百分点)。但从长期来看,这一政策会缩短投资回收周期,加快企业设备更新换代,提高供给侧的产出效率,增加需求侧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对企业利润有负面影响,但营业盈余在增加值中的比例却增加了0.7个百分点。2013-2017年间,国民收入分配明显向企业部门(经营盈余)和居民部门(劳动报酬)倾斜。随着2018-2019年一次扣除设备、器具等固定资产以及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范围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这一趋势有望持续。
需求结构:三驾马车的增长与产业分解
三驾马车对经济的贡献发生了哪些变化?根据2017年投入产出表,消费、投资和出口(非“净出口”)在最终用途中的比重分别为45.7%、37.5%和16.8%,2012年分别为41.4%、37.8%和20.8%。主要的变化发生在出口对经济的支持作用转移到消费的时候。在最终消费的各个分项中,农村居民消费比重略有下降,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上升主要体现在城镇居民和政府两个方面,这也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从产业结构分析的角度,也可以看到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的变化。
农村消费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农村居民消费中,排名前五位的细分行业是农业、林业、畜牧渔业、农副食品、房地产、教育卫生、食品制造业,共占56%,其中农产品和食品占三分之一以上(34%)。2013-2017年间,农副食品、交通仓储、房地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医药增长最快。
我们推测,农村人口的消费习惯发生了以下变化:1 .农产品、农副产品、食品计算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下降近1个百分点;其中,农产品下降了4.4个点,农副产品上升了3.3个点,说明农村对粮食的消费需求不再依靠自产自销,而是更倾向于消费加工产品。2.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在农村消费中的比重提高2.0个百分点。3.与城市居民相比,药品消费有所下降,这可能表明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
城镇居民和政府消费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城镇居民消费中,排名前五位的是房地产、教育卫生、农副食品、金融业、农林牧渔业,上升最快的是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租赁服务业,反映出居民杠杆率上升以及基础设施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政府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公共管理、教育卫生、科研服务、水利设施等少数行业。教育和卫生的比例从32.5%增加到36.7%。
固定资本的形成发生了哪些结构性变化?固定资本形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建筑业(59.8%),其中房屋建筑(房地产)、民用建筑(基建)和建筑装饰分别占36.9%、17.0%和5.9%。其次,高科技无形资产占比9.2%(信息技术5.4%,科研服务3.8%),汽车占比7.0%。此外,建筑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也是近五年来贡献率增长最快的行业,民用建筑、科研服务、住宅建设、信息技术和建筑装饰分别增长4.3、3.3、3.0、2.2和0.6个百分点。这说明:1。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仍然是支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基础设施强于房地产;2.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3.随着房地产投资的加速,建筑装饰更多地以固定资本的形式出现而不是消费,这表明这个环节更多地是由企业而不是消费者来承担。
出口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2017年出口占比最高的行业为电子通信(22.4%)、批发零售(8.3%)、电气设备(8.2%)、纺织服务制造业(4.9%)、船舶及仓储(4.9%)、通用设备(4.8%)、纺织行业(3.8%)等。这是增长最快的行业
行高新技术产业与基建输出的体现。但2017年出口数据中还无法体现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中观角度刻画行业全景与产业特征
观察并量化不同产业之间的联动关系。如前所述,我们可以通过投入产出表观察宏观变化在中观行业层面的表现,与此同时,也可以据此观察不同产业之间的联动关系,并且对这一联系进行量化。我们试图比较2017与2012年行业间的联动系数,并以此来观察不同行业在整个经济中影响力与感应度的变化、主要产业链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化,以及重点行业的中间投入结构的变化。
国民经济行业全景刻画
我们基于产业间联动关系对国民经济行业全景图进行刻画。本质上,行业全景的形态是网状结构,但我们需要保留的是树状结构。这就需要计算行业间的关联系数,并保留强关联,删除弱关联。下图中是我们绘制的经济行业全景图,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每两个行业之间的箭头都对应着一个联动系数,为简明清晰起见,绘图过程中省略该系数。
产业关联强度:下游行业的影响力与上游行业的感应度
在产业经济学中,关联强度是衡量产业地位的重要基准,即当前行业对其他产业的协同带动效应。在利用关联强度基准衡量产业地位时,可以使用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这两个指标。产业影响力系数指的是该产业最终需求的变化对其他产业的影响程度,感应度系数指的是该产业需求变化受到其他产业的影响程度。两者的计算都要基于里昂惕夫逆矩阵将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转变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具体计算公式为:
产业影响力系数=该产业逆矩阵纵列系数均值/全部产业逆矩阵横行系数均值的平均(主要针对下游行业)
产业感应度系数=该产业逆矩阵横行系数均值/全部产业逆矩阵纵列系数均值的平均(主要针对上游行业)
本质上来讲,这两个系数衡量的是当前产业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力/受其他行业的影响力强弱,以及这种影响力在全部行业中的相对位置。我们将这两类系数的变化作为观察分析的重点。
如前所述,由于产业附加值创造能力的提升,2013-2017年的五年间,整体经济的增加值率33.5%上升到36.5%,增加值率上升的同时,必然意味着中间消耗比率的下降,也就是整体产业消耗系数的下降。这表示与2012年相比,产业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特别是影响力系数)的整体趋势以下降为主。
一部分行业对经济的感应度系数(也就是行业作为上游对整个经济的投入与供给)反而上升,这些行业多集中在第三产业,如租赁商务、批发零售、房地产、软件信息、住宿餐饮。装备制造业对经济的感应度系数略有改善,而中上游的供给侧改革行业则由于产量下降,对经济的贡献也大幅下降,这种现象在采矿业还不太明显,在原材料生产行业更为显著,原因可能在于铁矿石、石油、有色金属等上游资源品定价权并不在国内,所以供给侧改革政策更多地抑制生产冶炼环节、而非上游资源品的采掘环节,表现在数据上,就是原材料行业的感应度系数更弱于采矿业。对于影响力系数(也就是行业作为下游对经济产生的需求拉动),出现上升的行业非常少,仅有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少数几个行业。
在影响力系数的角度,对经济影响最大的行业主要为房屋建筑、电子通信、化工制造、汽车制造、电气器械等,不仅行业产值高、在经济中权重高,而且涉及产业链比较复杂,对其他行业的综合拉动力也很强。
2013-2017:动态观察产业链的结构变化
从原材料替代看产业结构变迁
近五年来,随着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变化,行业间投入产出结构也出现了变化。这一方面缘于技术变革,一方面也是由于在某些原材料价格变化的情形下,下游生产企业采取原料替代的方式以降低成本。例如,在原材料行业内部,由于不同细分行业限产政策力度不同,涨价幅度也不相同,那么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类型的原材料产品之间可能会形成一定替代作用。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在于,装备制造业对原材料行业的依赖由黑色金属为主逐渐向有色金属过渡,电子设备业对有色金属的依赖向非金属材料过渡,工业消费品和建筑业对金属类原材料的依赖向化工品过渡。
相比于之前“原材料进货-配件生产-成品生产”的生产经营模式,企业更倾向于直接使用其他行业的产成品作为配件进行再生产。另一个现象是,最终产品行业对原材料的耗用整体下降,而对其他行业最终品的耗用有所上升,也就是说,相比于2012年“原材料进货-配件生产-成品生产”的生产经营模式,企业更倾向于直接使用其他行业的产成品作为配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加工生产。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由于资源品与原材料价格上涨,多个行业对废料回收业的耗用系数有所上升,尤其是黑色冶炼、造纸和橡胶塑料更加明显一些。
我们以重点行业作为观察角度,对其投入产出结构的变化进行剖析。在选取重点行业的过程中,我们以第二产业(工业与建筑业)行业分类作为基准,同时将第三产业中相关产业也同时纳入考量。
产业结构动态剖析:基建地产行业
产业结构动态剖析:基建地产行业房地产与基建在经济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行业层面,基建地产涵盖了建造层面(第二产业)的房屋建筑、土木建筑、建筑安装与装修,制造业层面(第二产业)的电力供应,以及服务层面(第三产业)的房地产(房地产业并不是房地产建造行业)、交运仓储、水利设施,以总产值而论,这些行业在整体中所占比重高达%,超过整个经济产出的五分之一,如果只观察终端需求,上述行业的比例达到%,接近GDP的三分之一。
在第二产业层面,建筑业的上游产品结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第三产业的耗用增加,如科研服务、批发零售、租赁商务、建筑安装等。这一方面反映了基建地产投资对科学研究服务的拉动作用在上升,同时也反映了装配式建筑与大型设备租赁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其中房屋建筑更加依赖于金属制品,土木建筑和建筑安装装修更加依赖于金融业的信贷及其他融资,同时建筑业对传统原材料如钢铁、建材等消耗比率大幅下降。
对于第三产业中房地产、基建行业,作为投入(供给方)的结构变化更值得探究。哪些行业对房地产业的消耗比率升高?答案是几乎全部第三产业都可以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下游,尤其是租赁商务、居民服务、软件信息、住宿餐饮,也就是说服务业的发展对房地产形成了越来越强的拉动力,而房地产业可以从几乎全部第三产业的增长中分一杯羹。基建的发展则得益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科研服务等。
产业结构动态剖析:装备制造、电子电器与高新技术产业
对装备制造与电子电器业而言,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在于这两大门类产品制造更加依赖第三产业,且装备制造业对电子电器类的依赖程度也显著上升,不同细分行业之间的划分界限也逐渐模糊,甚至于多个行业之间互为上下游,很难厘清它们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运设备与汽车制造过程中,对电子通信、电气器械、专用设备的耗用增加;而对黑色金属类的消耗比例显著降低(通用设备下降5.2%,专用设备下降6.9%,汽车制造下降3.3%,交运设备下降4.3%)。一方面缘于钢铁类产品的产量下降,同时也是出于黑色金属价格暴涨情况下成本控制的考虑;另一方面,汽车生产的轻量化趋势也决定了汽车对钢铁等耗用比例减少。而电子通信与电气器械则更加依赖于非金属原料,对化工、金属类特别是黑色金属的消耗系数大幅下降。
从产品去向的角度,装备制造与电子通信工业品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通用设备更多地用于消费品制造、房屋建筑业以及农产品生产中,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与自动化发展迅速;专用设备在装备制造与电子通信制造中的耗用普遍增加。对汽车行业来说,基建对它的需求拉动力度上升最快。电气器械与电子通信更多地应用在交运汽车制造与相关基建领域。软件信息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它在多个行业内的应用出现加速,如公共管理、电子通信、基础设施、金融业、租赁商务等,而科研服务类更广泛地应用于建筑业(土木建筑、建筑装修、房屋建筑)、批发零售、农业等行业。
产业结构动态剖析:食品与消费品
无论是食品还是消费品生产,都更加依赖于第三产业的输出,而不是传统的工业原料和产品。作为下游而言,食品制造过程中对租赁商务、批发零售、软件信息等消耗系数上升,对农产品耗用降低;纺服制造过程中对交运仓储、商务租赁、化工化纤制造等产业的耗用增加,但对纺织业的依赖大幅下降。家具制造过程中使用批发零售、交运仓储、以及有色、化工品更多,但对木材制品耗用减少。
相关阅读
标签: #最新的电子汽车衡产品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