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94”和“824”整治后,区块链行业又迎来另一个重磅政策——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意见稿),这意味着区块链立法进入了“快车道”,信息服务并不是“法外之地”。
2018年10月1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台《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通过其官网和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公开发布信息,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这也是我国首次就国家级区块链法规公开征求意见,意味着金融以外的区块链应用被纳入监管视野,区块链行业的备案制发展也将被提上日程。
《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在业内引起极大轰动。有业内人士认为此项规定过于严厉,给区块链行业一记重拳,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企业创新创业的手脚,或将对整个行业带来一次“大洗牌”。
业内专家则表示,当前区块链行业不缺动力,缺的是规范管理。规范化管理,既可以有效避免“劣链驱逐良链”现象,也进一步打击了只想发币割韭菜不想扎实做区块链实业的创业者。而备案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区块链信息服务设置门槛,对良莠不齐的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也是一次大洗牌。总体来看,还是有利于区块链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区块链行业将戴上“紧箍咒”
为规范区块链信息服务,10月1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以下简称“网信办”)制定并发布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这是我国首次就国家级区块链法规公开征求意见,意味着金融以外的区块链应用被监管者纳入视野,区块链立法开始进入“快车道”。
对于区块链信息服务的定义,《意见稿》是指基于区块链技术或者系统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是指向社会公众提供区块链信息服务的主体或者节点,以及为区块链信息服务的主体提供技术支持的机构或者组织;本规定所称区块链信息服务使用者,是指使用区块链信息服务的机构或者个人。
此前,一批头部区块链自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在8月21日晚被大面积封停,随后在9月又封停了第二批,引发行业内外的猜测。随后腾讯解释称,部分公众号涉嫌发布ICO和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信息,违反《即时通讯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已被责令屏蔽所有内容,账号被永久封停。
据链深度了解,《意见稿》出台后,外界将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解读为所有的区块链媒体,这存在明显的理解性错误。其实,是指币乎、ONO等基于区块链技术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区块链媒体。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指出,判断一家区块链媒体是否受《意见稿》的管理,主要看该媒体采取的是传统的传播技术和渠道,还是通过区块链技术、系统,“报道即挖矿”、“转发即挖矿”、“阅读即挖矿”?如果含有内容与挖矿、产生tokens直接相关,我们认为该媒体行为应该受到《意见稿》的管理。
8月24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多部门联合发文提示称,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公开宣传,以“静态收益”(炒币升值获利)和“动态收益”(发展下线获利)为诱饵,吸引公众投入资金,并利诱投资人发展人员加入,不断扩充资金池,具有非法集资、传销、诈骗等违法行为特征。
对此,《意见稿》规定,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违反规定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的,由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网信办依法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或者拒不改正的,责令暂停服务,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直至转由相关部门依法关闭服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已表明了监管机构的态度:违者可判刑。
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管理中心副主任、区块链经济学家朱幼平表示,实际上,区块链行业不缺动力,缺的是规范管理。有了规范管理,可以避免“劣链驱逐良链”现象,对于只想发币割韭菜不想扎实做区块链实业的是更进一步打击,对于区块链行业健康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
业内普遍认为,《意见稿》是区块链信息服务规范化管理的一个前奏。无论是杭州互联网法院判决,还是最高院规定认可区块链,都是司法认可的范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现在《意见稿》的出台,更是说明了立法已开始逐步跟进,这在某种程度上,杜绝了借区块链名义从事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避免了区块链的污名化。
链深度注意到,为加强对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的整治,《意见稿》针对11项违法违规行为落实了法律责任,轻则暂停服务、限期整改,重则罚款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换句话说,区块链信息服务将要被扣上“紧箍咒”,在内容及安全方面更加合规化。
备案制监管呼之欲出
任何一个行业爆发后必须有监管的政策辅助,才能健康安稳的发展下去。备受关注的网贷行业在经历了野蛮生长后,终于迎来了“去伪存真”备案制度。如今,网贷在历经2年的清理整顿后,已逐渐走向了合规化,行业发展之路日渐明朗。
与之不同的是,区块链行业在发展初期就受到了监管的注意,此次《意见稿》更是对于区块链的信息服务提出备案制,并划出多条从业红线,违者将受到处罚。
对于区块链的监管方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曾提出,“区块链+监管”,即“法链(RegChain)”是未来监管的新方向。
区块链本身比较复杂,难以理解,需要更多的宣传、教育、推广,但是行业中的伪专家、学者太多,让行业中出现了泥沙俱下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在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误解,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行业泡沫和技术泡沫。 杨东强调, “以链治链”,通过区块链技术加强监管是区块链技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政府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变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的有效性。
链深度注意到,区块链行业兴起后,业内流行这样一种现状,各色各样的区块链项目创始人狂加好友,然后拉群进行相关区块链项目的信息传播。据业内人士透露,其实,这些所谓的创始人称呼只是对自己的包装,随便拉个几百人的群就开始大肆宣传,然后诱使投资者入局,牟取暴利。
《意见稿》发布后,区块链备案制监管提上了日程,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区块链信息服务设置了门槛,一些利益捆绑太重、想借用信息传播的幌子来诱骗投资者的主体可能就很难通过备案了。
肖飒指出,摒弃“许可制”,采取“备案制”,是行政管理机关的科学选择。许可制往往会把行业管得太死,放任自流又会导致不可预估的风险,取用中间的“备案制”,可能是监管机构希望区块链行业既有规矩又有活力。
事实上,每一次政策法规的出台,对于行业的发展长远来看都是利好。从去年的“9.4”政策来看,虽然对币圈造成重挫,但是长远来看,对整个区块链行业却是积极的影响。跟其他诸多行业一样,区块链行业要从野蛮走向成熟,需要一个拥抱监管的过程,每一项新政策的出台,都说明行业在规范化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正如肖飒所言,当前区块链行业呈现“沙漏式”趋势,一方面BAT及各大银行的区块链尝试很积极,也出现一些优质项目。另一方面空气项目、传销币依然大量存在,投机者血本无归。处于中间地带的项目很少,几乎可以“肉眼”判断属于沙漏的上半部还是下半部。
“抓紧定下审查标准,按照标准审核项目,地方监管机构(省级网信办)在收到齐全的备案材料后,将在20个工作日内予以备案,还将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的做法就是让社会进行监督。同时,此次监管‘亮点’是:不予备案的说明理由,这就打破了监管‘黑匣子’,有利于杜绝腐败等问题。”
此次规范主要集中在内容安全管理等监管层面。币圈人士普遍认为信息上链之后,因为不可篡改和删除,监管部门束手无策,但可以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部署,对信息进行有效屏蔽,使用户无法看到,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隔离和管理区块链上的不良信息、言论、视频等内容。若技术和时机一旦成熟,网信办大概率也会应用区块链技术对链上信息进行治理。
业内人士表示,《意见稿》的出台对区块链行业将是一次激浊扬清的好机会,备案制的提出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一场“大洗牌”。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区块链这类新事物,立法上应该平衡监管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划清红线的同时,给予足够的创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