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策划的“顺势”与“造势”
中国营销传播网,2003-12-16,作者:
郭宇,访客人数
虽然新闻点可以从企业的新奇产品、特殊人物、成功经验、行业动态、社会活动中找到,但这只是新闻策划最基本的能力。要想灵活掌握和运用新闻策划,还必须学会“顺势”和“造势”两种方法。
(1)“顺势而为”是什么
什么是“占便宜”?我们先来看看营销界流传的一个经典案例“顺势而为”:
一个书商有积压的书卖不出去,处于亏损的边缘。无奈之下,出版者想出了一个主意:给总裁发一份,经常联系咨询。忙碌的总统随口答道:“这本书不错。”。结果,出版商大张旗鼓地宣传:“总统喜爱的现有书籍正在出售。”封面上还印了“这本书不错”几个字。于是手边的书很快被抢购一空。很快,出版商又有了一批书,于是他按照处方服药,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吸取了最后一个教训,想借机嘲讽一下,于是在他发的书里写道:“这本书太可怕了。”。总统还是被困住了,书商大肆宣传:“有总统讨厌的书在卖。”。人们出于好奇争相买书,很快所有的书都卖完了。第三次,出版者又把书给了总统,总统吸取了之前被用过两次的教训,干脆闭上嘴不理。然而,出版商有话要说。这一次,他的宣传口号是“有书让总统难以下结论,尽快买”。结果书卖完了。
在这个故事里,“潜力”就是总统。在有很大影响力的总裁的“评价”下,书商成功的把书都卖了。
所以“顺势而为”,就是借助事件、人物、产品、故事、传说、影视作品、社会动态等,策划对自己有利的新闻事件。
但“顺势而为”的前提是必须符合新闻策划的十一项原则。只有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顺势而为”才能成功。
(二)“利用”的方法
(1)利用名人
如今,随着媒体的发展,名人往往具有很高的曝光率和号召力。通过名人的影响力来推广品牌和产品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营销方法。现在广告界流行请名人做产品的“形象代言人”,其实是一种向名人“借”的方式。
根据现代营销理论,消费者很难记住许多类似产品中的一个产品,但如果有一个有特色的公众人物引导消费者去记住,总会有很好的效果。当然,公众人物的特征应该与产品的某些特征相呼应或重合。比如体育用品要找著名运动员或者年轻有活力的表演明星,儿童用品最好找儿童明星。
中国最早的产品形象代言人应该是著名演员李墨染,他在1989年成为三九伟太的形象代言人。他的“正直”形象与产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相吻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后,网球明星张德培成为海飞丝的形象代言人。他在电视上不知疲倦地传播着“有头皮屑”的生活态度。在他和其他许多洗发水代言人的“教育”下,中国人学会了如何洗头,提高了对生活细节的品味。目前,“形象代言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例如,杭州娃哈哈先后聘请王力宏、文立、周星驰为形象代言人,广东TCL则聘请韩国美女金喜善为形象代言人。
但是广告经常借用名人的名字,太贵了。比名人策划的新闻差远了,只需要很小的代价就能获得很大的宣传效果。
【案例】牛群当了县长,“牛县”靠牛出名
2000年12月,著名笑星牛群去“中国第一养牛县”安徽蒙城当“牛县长”的消息轰动一时。
据说,以“奶牛经济”为主要经济支柱的蒙城县解放思想,决定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之路,利用名人效应发展名人经济。于是经过精心策划,牛“牛县长”上任了。
蒙城县“顺势而为”的规划很微妙。一是开创了文化名人被正式任命为“副治安官”的先例,很有新闻价值;第二,牛叫牛,他们叫牛哥。他们去蒙城,蒙城叫“牛县”,分管牛经济和文化。他们之间的联系相当巧妙,很容易给人留下印象。
牛群将成为“牛县长”的消息一出,全国媒体蜂拥而至,毫不犹豫地大做文章。从那以后,无论是牛县长正式上任,还是浙江义乌的投资显示出成绩,媒体都会在“牛县长”每次有风吹草动的时候跟上。比如Sina.com,不仅及时以“‘牛哥’为‘牛县长’”设置了新闻话题,还专门推出了“牛县长日记”系列。从2001年2月8日到2001年3月24日,撰写的《牛县长日记》连续出版43期。当然,“牛县长事件”也引起了争议。比如《北京晚报》发表了一篇《牛群当县长引发的辩论:姓牛就能当牛县长吗?》,而《羊城晚报》提出了一个《牛群从政合不合法?》的问题。但争论越多,这件事的影响越大,对牛群、蒙城县的宣传效果越好。当时全国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
自始至终逐渐降温,这种策划的新闻热度效应持续了近一年半,在中国新闻策划案例中独树一帜。
这个计划给蒙城县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第一,人气大增。用牛的话说,连海外国家都知道中国有个大养牛县叫蒙城。同时,经济效益也相当显著。最明显的是,浙江一商人“出名”,投资2亿元在蒙城建设了“牛群中国商贸城”,号称“中原义乌”,并于2002年5月8日正式开业,给当地的经贸带来了生机。
据报道,在就任“牛县长”的当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这是炒作,并表示:“炒作是严格中立的,为什么不炒作好东西呢?炒作的好有什么不好?重要的不是炒作,而是为什么炒作,炒什么,炒完之后做什么或者有什么结果。炒作这个词对主观因素略有贬义,但我不怕。”
同时,牛群还告诉记者,他与蒙城县的合作炒作是免费的。
也就是说,理论上,蒙城县是以“零成本”为代价,“借”牛的人气,才吃到一块“名利”的奶酪。可以说是向名人借力的经典案例。
第12页下一页:第2 8页
相关阅读
标签: #新闻事件借势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