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成金-最美分享吧

登录

佛教 神秘的密宗大手印

佚名 举报

篇首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本文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神秘的密宗大手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手印就是手印,“佛非身,是名大身”。

  神秘的密宗大手印

  大手印

  目

  第一部份 大手印有三不同的含

  第一 作判是否佛法的准

  第二 作法

  第三 作手印姿

  第二部份 大手印概略

  第三部份 修前准

  第一 身和手的基本姿

  第二 名相

  第四部份 修禅定

  第一 九接佛

  第二 金

  第三 瓶

  第四 拙火

  第五 修明

  第六 白菩提

  第七 四空四喜

  第五部份 修大手印

  第一 四灌修

  第一目 什是灌

  第二目 修四灌可得成佛之身

  第三目 四灌和白菩提配合

  第一段 修有明。

  第二段 修之

  第四目 另一四灌所修的大手印

  第二 按四瑜伽修持大手印

  第一目 於四瑜伽,不同的系法不同

  第二目 修法

  第三 按生、次第修

  第四 按那洛六法修持

  第六部份 大手印心法要

  大手印

  李鑫森收集整理

  迎播

  佛教的主旨就是,平等、平等、任何差的平等。

  佛教有小乘、大乘、大乘密宗三大系,藏密是大乘密宗中最主要的流派。藏密以其自然、有求必、神奇的肉身虹化成佛、活佛世,在全世界已呈日益大的播之。

  大乘密宗有四部密法,事密、行密、瑜伽密、上瑜伽密。

  密所修事密、行密、瑜伽密。藏密所修上瑜伽密。

  藏密有教(又派、派,以色之衣冠、允父子承特,是西藏最早佛教)、黑教(西藏原有土箸笨教,吸收佛教的教,逐形成的教派)、白教(噶派,以穿著白僧裙、口授承特。白教中又分多支派,重要的有黑帽系、帽系等。黑帽系因元宗御金黑帽而得名,最早活佛世。帽系因元帝帽而得名。)、花教(迦派,因寺院外有、白、黑三色而名)、教(格派、新派,以穿著袈裟和僧帽均色,教)。

  按教所分,藏密修有事部、行部、瑜伽部、大瑜伽部、比瑜伽部、上瑜伽部;上瑜伽部又分心部、界部、口部。

  其中大瑜伽部以修生起次第主,比瑜伽部以修次第主,上瑜伽部以修大次第主。

  按教所分,藏密修有事部、行部、瑜伽部、上瑜伽部;上瑜伽部又分父、母、不二(教名,密乘名)。

  藏密的重要法有大、大手印、道果、五次第、六加行等。

  藏密各教多以大手印最高成就,又因承不同,各派所持大手印也各有不同。藏密以"即身成佛’果,有著多信徒和崇拜者,也吸引了大量好者和研究者。

  第一部份 大手印有三不同的含

  大手印有三不同的含:⒈和小乘三法印、大乘宗相印一,作佛的印。⒉是指藏密的一重要法名。⒊修持身和手的姿。(⒋另外有一教外世俗含,作某武功的名。)

  第一 作判是否佛法的准

  法印者就是判佛教正法和外道的准,判定佛法真之准。因所持典不同,小乘、大乘、密宗的法印也就有所不同。

  小乘的法印三法印。大乘的法印相印。密宗的法印做大手印。

  小乘的三法印即行常、法我、涅寂三。

  相印即是"法相’,“相,即相”,法非有非、亦有亦、不生不、不垢不,法平等而有任何差。如、生、佛性、涅同一。

  大手印就是手印,“佛非身,是名大身”。藏密大手印意是印之印,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法分,分(本性而言需分、法分)。

  分析三印所,其是一致的。小乘三法印的法我,的是一切法本性同一,有可以互相的性。相印法都是如中,平等而有任何差。大手印有印才是真正的佛印,正象佛中所的"非身才是真正的大身’。三印其也是有任何差,只是生理解的重不同了。

  佛初法,宣苦、集、、道四谛起,到空,到常、我、涅寂三法印,再到相印,最後入大手印。底否定,底否定一切,底否定自我,必然成永光明。

  第二作法

  作法後文所述。

  第三 作手印姿

  有金合掌印、金拳、大梵天王印、三昧耶印、法界印等等。

  第二部份 大手印概略

  世界物、法、佛、一切生、生的思想意皆由真如而,佛生性相同,生依法修身、口、意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就能使三清,即身成佛。

  大手印即分,分,一切法都是佛法;中道是佛法,二是佛法,右是佛法,左是佛法;"空’是佛法,"有’是佛法;"非有非、亦有亦,有即是空、空即是有’也是佛法。大手印必然伴光明、,即一切、明了一切。最後必定是音道,明心性(心意相通、心心相印),即身成佛。明心是自己的真心,性是到自己本的真性。性之,便知世界(宇宙)的本。

  大手印就是手印,有思量分就是大手印。

  大手印最宜於代人,尤其在家人所修,由生活起修,不生活,然後乎自然,跳世俗的次。保持的平常心,平等、舒展、弛,有可以使人著的任何西存在。"不修不整不散’即大手印。

  第三部份 修前准

  第一 身和手的基本姿

  有坐、。坐中有大日如七支坐,法身子坐、身象坐、化身仙人坐等。有吉祥、涅、子等。

  三坐姿加以三身之名,意修子坐可以得法身成就;修象坐可以得身成就;修仙人坐可以得化身成就。名如此,修法、、化三身非依坐姿。

  大日如七支坐,因有七要,七支。一、跏趺坐,即腿,交迭於大腿之上;也可跏趺坐;手等持置於下。二、背脊直立,不可偃胸,亦不可曲背。三、目垂,微露一之光。四、舌尖抵上颚。不可太用力。若有津涎生出,可吞食。五、下颔微喉。六、心不旁鹜,不生任何念,只想著自己生法的拙火,不思去在未任何事。七、息平主,不念咒,也不默念。息平,自然能得、慢、三相。(八、唇自在合。)

  子坐法,足足底相合,膝斜斜向外,手握金拳地,置於足跟密之,背直,亦伸直,略抬,後,眼仰,舌抵上颚,心於鼻端空。如是坐姿能令四大和。

  象坐法,伏身於上,膝跪地,膝相合,於是暖相亦易生起,明亦可增。以手肘平置地上,掌托腮,而十指伸直,如是之即;十足趾勾曲,眼斜空,或左或右,可以。

  仙人坐法,坐如箕踞,足踝相合,膝抵胸。手交抱,可去寒疾;或交手膝,火二大;或握拳托腮,可消寒。吸腹背,眼凝下方。

  子法,向所欲之方,右而,左足右足上,枕右手,法衣覆而,睡依正念知,於善所明作想,思明早起,最初睡,定作如是加行,思睡眠增身力之後,勤修善法,如是而睡也。

  第二 名相

  :人身中有左右中三,三上至囟,下至。和垂直相交有五,、喉、心、、底。

  本尊:依止上修持密法,法有多承,每承又有多位佛、金、菩,以哪一位作自己修持的象,此象即是自己的本尊。

  心:一指人心,二思想意、思、大神活,大日住心品分心相六十心相。三、真心,即不生不之心,自性清之心。

  第四部份 修禅定

  可以七支坐法直接入禅定、也可在七支坐法基上修九接佛、金、瓶等入禅定。

  第一 九接佛

  先坐七支坐片刻,候息,然後握金拳(四指拇指,拇指放於掌心)。金拳放於膝,挺直臂。右鼻吸,左鼻呼,三次。作,左金拳伸直食指,余四指仍成拳,沿左腿上至左胸,至食指乳平,然後用力伸出左臂,肩平,然後曲肘,此用力打左一下,食指由前向後成一圈,即按左鼻孔,掌心向外。按肘平。按左鼻孔後,用右鼻孔吸。吸至,即用右金拳伸食指如前,提拳至胸,平伸右臂,打右,食指圈按右鼻孔。鼻孔皆按住後,量住。如欲呼,放左金拳於左膝,以食指引而出。待出,始放右金拳於右膝。如此是一次。次作左鼻孔吸,右鼻孔呼,三次。作鼻孔吸,鼻孔呼,亦三次。作,金拳的作同前。

  第二 金

  A

  不同的金有不同的想,修金其是修吸、住、呼,"入住出息’。如果吸的是一,呼亦一,住(停止呼吸)的最少二。是入住出息的比例。修既久,住

  息的自能延,以能做到住息一分以上,才算有成就,然後才可以瓶。

  修金是在作九接佛之後,即全身放松,作七支坐片刻,然後吸,想吸入者一串嗡字,其色雪白,由左右鼻孔入左右,然後聚於左右中三的交。此仍想呈白色。

  成色,沿中上至心,由心分布全身,於是尖指尖悉皆彤。此住想阿字遍布全身。

  接色,返回心,下至三合,成字由左右上二鼻孔出。

  B

  此段摘自〈家大手印比研究―之―〉

  金者:身安住已,心出入息,勿起余行,由一及二,乃至二一千六百,如此外行息,一一可得明晰。每一呼一吸一次,心,一二三四五,乃至二一千六百,勿令外。初修者,每日以四座度,第一座呼吸二十一次,第二座可增至三四十次,第三座前略增,第四座力多。如增,心不散,息,次增上,至二一千六百。於此中,若感疲乏,可停,以事休息,其所明晰者,必全不,若有又再,此密乘息也。

  此後其所有出入之息是否周遍全身,抑或一部,於呼吸,令心息出入,由此即可明晰息之性相。次,修息,息出至何,入至何。吸息距鼻端一肘,乃至五肘,由鼻而入,喉而心,而下至密,遍四肢,普及一切身界。若至身中一部,即正,呼息仍出至距鼻端前一肘,乃至五肘而止。如此心呼吸,出入自然,即可明了息之近短之性相矣,此密乘息也。

  此後心合,由鼻至下,其出住之自性如何。住住於何。入由鼻至而住,出由至鼻而出。又住者是否由遍住全身,若住,仍粗,必遍住全身,方。由此而熟,即能心合而住,此密乘修之止也。

  此後可各色及其短,五大各不混,即能知外行息增之量;其法系自及踵,及全身,有益,不宜增,所出之,暖冷是否得中,如此察,即能地、水、火、、空、五大五之色,及短之量,地色,水白,火,,空。地於鼻端前十二指,水十三指,火十四指,十五指,空十六指。乃至五欲、五、五、一切色心等法,悉由此而生。以一息中具足五大五色,各不混,即知外行息,出入量之增。而五大之出入行息亦因以知之,或出增入,或入增出。以普通人年推之:二三十者出少入多,五六十者出多入少,故由一夜大十二次之,每次於一千八百中,鼻出入息短,可福、夭、智愚、之消失,此密乘修之也。

  由是外出白色嗡字,色字,住色阿字。出白色嗡字身金,色字意金,住色阿字金。由此出入息悉成三字,以通解遍身之,令次入中矣。阿嗡三字,出住正,之要,前四皆金之方便。三字次第,各派承所不同:有嗡阿,夜阿嗡,均不可。如修,外行息,次成三字,成智矣,此密乘修之方便也。

  由此而外行息,即可次至停也,由上修持力,支解而中,而智,自性清,此,此密乘修之方便也。

  以此金之一法,不六妙包容,且能解支而中,而智,其殊可想矣。

  第三 瓶

  A

  下息往上提,上息往下,留住如瓶封口。

  B

  此段摘自〈家大手印比研究―之―〉

  瓶者:三出已,上由鼻端徐徐吸入,下微向上提,力忍而持之,故金柔,瓶,但其中又有柔之。今之所述者,中之柔。其法行者自成本尊身相,三四具足,先以九除已,以吸消矢四法行之,吸上由鼻吸之,次下至下四指,同下上提,亦至下四指,如函相扣,藏其中,如空瓶然,力挺下腹,持之久住,此之,於此持,初以三十六准,不及者亦可,至七十二,如能至一百零八,才合度,不可,善自度。持至忍不能忍,消散,而消散又分消、外消二:消者入中,而至於心,即光明智。外消者,遍全身,由毛孔出,此後如放矢,直於,而由鼻出,此名矢。但每修此法只宜射一次,余次可直由鼻出,此名自性矢。至下上提,初者不宜用太,恐生大小便之障,消甚,先修外消,不宜多者,恐也。地藏五十:“此心伏者,由心所”,如息停,由心境所引妄念,亦也。心如人,如,人分,心,人乘未之,任其奔;心乘未之,除其分沓,欲令循途道矣。:“心安身安,心。”欲心而身安者,在,不停,心亦不停,停心兼停,必使心合,世、出世乃至佛果一切功德,皆可由此得也。夫人之呼吸,一夜大十二次,每次一千八百息,共二一千六百;,心境所引之妄念,亦之而。化虹光,神妙用,自然,世、出世功德,悉於此。

  瓶有於形。所形者,用力吐出部,使,分三步行之:

  (一)自鼻孔,徐徐吸入外。(二)入後想成形。(三)使留住,以能持久度。至所心者,息出入,念念,以不能息其所司故,甚控制。今依如是修法,可以伏,不倚息起伏。通常一念所占,等於一息。息,念亦,心之伏,本事,以依本教法,不修故,可成就,心即不再息而矣。世人竭所能,以保持想念之不,而息之,通常能造成想念之若干,或少分易,或竟使另起新念以代之。是以形修法之目的,即在於修心,使息而立,有想念起落,亦不所影。心之造像,因激而起,激既平,想念自止,心亦臻於本如如之境,於心息之互相倚托,印度言之矣。

  第四 拙火

  修禅定有一定基之後,修拙火。

  拙火系由“生法”生起,修拙火是加人的量,使能集中於一,於是使此。拙火生起之後,如有需要,可以意念此拙火引至身

  任何部分。

  可以拙火生起"白菩提’的修法,拙火是本有的俱生的力。密乘次第根本法之一,所的以猛烈火一切不之、界、,根本消妄想,而迅速生起、空智的最好方法。集中守、、明,使中"阿’燃起暖。功能猛烈,焚一切不界,一切思,迅速生起俱生妙智。火生於正倒三角的中,而上三角的面在下四指,三角各高一指。一定,力就容易集中而不分散。

  想拙火:第一、成色,茜草色,洋色。第二、如火焰之明,如酥油的明相。第三、成火焰的相,火一一升降。第四、成具有力,此力保持於生法范之。

  由於拙火,所以其,即沿著中升降。凡拙火上升,不能超眼二指量之量。因此其活范即是六指量之量,下四指至上二指。

  修七支坐拙火,不提肛,但修拙火者,有用提肛,以助力生起。提肛”猛”;不提肛名”柔和”。

  修拙火出十征兆:1.,2.焰,3.宇昂,4.皮滑,5.光采目,6.身,7.月出他人不能自己身影,8.白能不形,9.常睛空之相,10.生起俱生智等。

  第五 修明

  A

  密乘修行者修拙火,母分;亦修明,父分。明的修,是由沿中直下至底。

  B

  此段摘自〈家大手印比研究―之―〉

  明要,密宗修身之要,而契合大手印之。要,其方便依金瓶,其究竟而智,解支而中。上文,不在述。

  若明要,其方便依奢摩他(禅定基本三之一,入、止息一切念)之系心:

  (一)上系:於自心四瓣白中,白色明,若水,晶,大若豌豆,於持外呼,同想彼明,由梵穴出高住空界中,身要姿,向上,提起心明。心明,久之,此名大梵髻三摩地,是向上持心三摩地(入禅定)中加行之最良者。

  (二)下系:於自心四瓣黑,面向下方,其黑色明,量如豆子,或大小意。若蛛系,由密外出,次第徐下若由旬,沉沉而住,心一住之,谷道,身要姿,逐步下降,此名地下行三摩地。

  (三)更番瑜伽:自量,心高抑,低沉,更番修。

  此二,故一三摩地生起。

  第六 白菩提

  修白菩提。白菩提,其即是明拙火,但二者在概念有不同。拙火成一子字(阿字),明又成一子字(吭字),子字分成白二,即是白菩提。菩提,母分,智慧,空性。白菩提冷,父分,大悲,方便。

  菩提上升至(如拙火切不可之升至),於是白菩提下降,一直降至,白菩提交融,是一修法,尚另有其它修法。

  白菩提,亦代表世俗菩提心菩提心的、空。候,菩提因是空性,故代表菩提心;白菩提因是方便,故代表世俗菩提心。

  在三灌的修法上,白菩提有所指,可依解。

  第七 四空四喜

  四空四喜,是入中後生起的境界,些境界不需修或想即能自然出。然而,了修行者能有一事前的,便有四空、四喜的修,即想生起四空、四喜。

  四空四喜的修可以跟白菩提的修配合,一切均由想而成,但修既久,亦能中,令入中,如是即能生四空四喜,能自然而然地引光明。

  初由生法生起拙火,上升至,想拙火燃,其力遍所在的一段身以至下半身,此即名初空。

  拙火由升至心燃,力遍身,如是即名空。

  拙火再往上燃喉,力亦周布上半身,如是即名空。

  拙火燃,力由下肢至皆遍,如是即名俱生空。

  此即白菩提於融化,如是生起被之,部有清感,是即名初喜。

  同理,由白菩提分生起喉、心、,即名喜、喜、俱生喜。每一次第皆有清的感,至俱生喜,由至下肢皆清。

  第五部份 修大手印

  第一 四灌修

  第一目什是灌

  A

  第一灌:光明灌,放光照佛子的。

  第二灌:甘露灌,用甘露水佛子灌。

  第三灌:子灌,想一子密咒,想到修行者的心去。

  第四灌:印灌,手印契,加持於修行者的五地方。五地方就是五方佛,故第四灌又“五方佛灌”。第一:中央大日如(有的上,是阿陀如),表示法界性智,在修行者的上。第二:南方生如,表示平等性智,在修行者的右肩上。第三:北方不空如,表示成所作智。在修行者的左肩上。第四:方阿如(不如),表示大智,在修行者的心上。第五:西方阿陀如(有的上,是大日如)表示妙察智在修行者的咽喉。行五方佛灌式,在修行者的、右肩、左肩、心、喉五加持,叫做“第四灌”。

  密宗定:必第四灌的式,才算是受了大手印法。若受第四灌,就不能算是大手印。

  其,灌式只是形式而已。真正的灌,要等到你到等菩,受十方佛的灌,那才是真正的灌。

  B

  灌有四:第一灌瓶灌,可修生起次第。第二灌秘密灌;第三灌智慧灌,可修次第。第四灌名灌,可修大手印、大。

  第一瓶灌,又三昧耶印;第二秘密灌,又法手印;第三智慧灌,又事手印、羯摩印;第四名灌,又大手印。

  第二目修四灌可得成佛之身

  瓶灌:以身本尊、口持密咒、意入禅定,由修生起次第,可得身金之化身成就之果。

  秘密灌:以修拙火得暖,亦能,之障患由是消除,由修次第,可得金身成就之果。

  智慧灌:以修白菩提下降,由至喉得初喜、由喉至心得喜、由心至得喜、由至底俱生喜;提菩提上升,升至四,依次得初空智、空智、空智、俱生空智。依事手印,依降、持、提、之而行道,得、空不二,能除心及明之垢障,由修力可得意金法身成就之果。

  大灌(名灌):先修、明、念,次修大,能障及所知障,由是可得究竟之自性身成就果。

  以四灌配四果身,亦不取其法而已,不可於拘泥,生起、、大三次第,混合而修,於修大,未生起、二次第之法;即如修生起次第,亦可用大。密乘一切配合,不取其理而然,非械的分配。是故於大中,又有四果身的配合,如是矛盾。

  四灌子,此所子,是把"因’子,只是譬喻,以子譬喻生起之因。每一灌,有一子。

  第一瓶灌的子,是身住本尊。即所的不但修法修自身本尊,於修法之後,行住坐亦皆修自身本尊,此”本尊慢”。不但如此,修自身所的境,即是本尊的城(道),如越量等。

  第二密灌的子,是住密咒。此於行住坐,一呼一吸,出入息皆本尊之咒(咒字成一串,即咒)。每一音,自己所,抑自己所,皆本尊咒音。或一切音,皆具本尊咒音之本。

  第三智慧灌的子,是住大。此於行住坐,皆想自身的明拙火相融,由是生起光明。

  第四名灌的子,是身住法身。此於行住坐,皆自己的心意法身佛,一切密意皆由法身流出,如是即一切皆可任自然。

  四灌子如是分配,亦非械分割,因瓶灌於修身之外,未不修及意;於名灌心住法身,亦非前三灌的子。分配,只每灌次第的重。若之械配合,因此不信,或械地信,是亦失。

  第三目四灌和白菩提配合

  明有,,有、,是指明的特性。

  第一段 修有明。

  密乘修行主在中修,特是於欲,主在欲中修欲。因容易偏正,所以先建立一系列前行,然後始修。

  有的明及之的概念,就是在前提下建立。以之的修,有明的修,由是即可不致偏正。及至能於止中生起大光明,即可一步修、明、念。

  大指的是生,生亦是法身的功德。

  修有明,有修法,一依事手印而修,即作身修;一依智慧手印而修,即作想。依事手印而修,有不可少之前行,包括清的建立,菩提心的建立,以及明修娴熟等等,均依一一修,其中有名相。

  依智慧手印而修者,主要免入意淫,一落此境界,全部修即偏正。所以要用之,即在於此。欲起,想四周皆明耀,一呼一吸皆明出入,自能住於清境界而作想。

  此拙火金瑜伽母,三中充明,五(、喉、心、、底)五方佛父母的城(道)。拙火之力上燃,明下降;或五方佛父母降下白菩提,充修行者一身,如是修,即成修明之前行。

  正修明,修明於中上落,有降、提、持、。

  第二段 修之

  修密乘次第的基,修拙火亦必以基。但注意,密乘修是一手段(方便),用以入大、光明、念的受,而此受是修大的基。修大前行,有金歌、金舞,目的此相同,都是了生起、明、念的受。

  修之的原理方法,首先注意,修之的目的,在於明,因此必明同修,修有重的不同。所以在修,仍想三千大千世界遍白色的明,同一呼一吸皆有明而出入,自己收放的明,融入三千大千世界的明中,如一珠映千珠,由是光明耀。如此修,即得身心自在,生、明、念的基。其次注意,所"’,即想清,此即去一切境中的概念。次注意,如是修仍不分心,是故若修止於此,不能得"念’的境界。

  第四目另一四灌所修的大手印

  一瓶灌之三昧耶手印。瓶灌,修行者即得童瓶身,且已入密受律戒,然其尚未受密乘八支粗罪等戒,但因其已有“十四根本”誓句之故,故以修初(互笑)誓句之印契,目的守自身之戒。

  二秘密灌之法手印。法乃通指佛法,以其通密之法,即知空性,且能修空性之法汀,是故即可治次(互笑)。

  三智慧灌之事手印。修身之明妃,密乘,用此以治第三(互握)。

  四大灌(名灌、授灌)之大手印,上面所大手印同名而不同。此大手印(即名灌)所修治第四(即所的互抱,),是欲而修之最高次。

  欲界他化自在天天人,男女以互笑欲方式;欲界化天天人,男女以互欲方式;欲界兜率天天人,男女以互握其手欲方式;欲界的夜摩天、忉利天、四天王天中男女以互相抱持欲方式;此即所四欲,亦即四。

  第二 按四瑜伽修持大手印

  第一目於四瑜伽,不同的系法不同

  A

  一瑜伽、瑜伽、一味瑜伽、修瑜伽。此白教的四瑜伽,不修本尊。

  B

  自己本尊的生起三昧耶瑜伽、印智慧尊融入於天身成的不二行瑜伽、天性一切世界之自性的一切瑜伽、一心注於三摩地的最瑜伽。此花教之法,受四灌,用本尊。

  C

  一瑜伽,初心本尊身,次佛父母所聚之白菩提,行住坐,皆白菩提之光明。如是修,令修行者心意集中,故曰一。

  瑜伽,初仍本尊身之光身,次但法界光,所,任自身光法界光生。因想等,故曰。

  一味瑜伽,初於光仍色,次其色虹光,所,任色不,幻不幻。此一多之察,故曰一味。

  修瑜伽,於修本尊法後,坦任而住,意,任何境界皆不著,故曰修。

  第二目修法

  A

  依四瑜伽次第而修。土:“噶先德於大手印道立四瑜伽之:一、注心,名注;二、由悟心,名;三、由悟心境一味,名一味;四,由有相而修,名修。”

  注瑜伽修止的基,由入定,或叫“住心”始。相於宗喀巴所的行部中的有相瑜伽。但一般修行部的有相瑜伽都需修本尊。

  修注瑜伽的目的在於取得心口意三的安止境,安止境如海洋平波,心已到平之本元,但想念生之心,仍有知;知不不可分者,妙察智,知一切一元。在注瑜伽中合修瑜伽(金念、瓶)及火瑜伽(火),即密宗修法。此密宗修法仍想本尊。

  在修注瑜伽已有相基上,修瑜伽(生瑜伽)。指妄想(妄),偏、等,即按般若空宗以制妄之理悟。寂天大:“住三摩地(禅定),那心勿昏,如理勤推求,真谛自能明”。帝洛巴:“於世法善了知,常法如如幻,幻本有,知於彼。回法,依於山洞穴居,住作任境,得大手印功得”。心所示一切,皆是幻象,人幻象所愚,一切皆是。通上菩提,如醒,了知人生如如幻而已。但是“有”是一端,“”又是一端,都是偏。大手印即是不住二,“非有非空”,叫相。因此大手印又叫“相大手印”。

  一味瑜伽在“非有非空”基上悟心境是一。帝洛巴:“亡安住生境,凡所即是自心法”。境(幻象)心所生,心所示,示境之心,一切境(幻象)不存。如惹哈:“一切皆由心生起”。承了大乘般若的思想。如《心》:“色不空,空不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亦如是”。

  瑜伽和一味瑜伽相於行部的相瑜伽和瑜伽部,但不需修“五相成身”、“五”、“四印”等,化多了。

  所修瑜伽,用巴的是:“修持散,思念言,其一切表示”。也就是:“身作要住,空谷音,意思量比法,如竹中空持此身”。“永分不著意,自生自如水波”。到了境界,也就是所“涅”的境界了。修到段,帝洛巴:“若分所住,一切法藏余”。“密咒典及波蜜,律法藏,各各宗派等,皆非光明大手印”。也就是,最一切世法、出世法(佛教三藏)都“余”了。就是光明大手印。上也就是“手印”。也就是:按佛的教而修是大手印;得“非有非空”、“境於心”是相大手印;到了修瑜伽段,是“手印”了。

  帝洛巴:“若是王,若散是修王,若作求是行王,若所住即果”。四句、修、行、果四方面概括了四瑜伽,明其互相系。在四瑜伽中,合密宗修法,引息入、住、融於中,上降下固,出生四喜,成就空、、俱生智慧,金持果位。成就更得快,得大。

  B

  注瑜伽:包括部分:一、注於物之瑜伽;二、不注於物之瑜伽。

  一、注於物之瑜伽:又分二:(1)注於息物之瑜伽;先定睛一物,一面想法上安坐於我上,一面念祈文,祈上加持,想我心已融入上之真心,如水入乳,融一。次想佛之身口意三,佛身限,月,月上有色字直立(代表佛)。明(代表佛意)光芒照耀。(2)注於有息物之瑜伽:其方法有二:一、金息法;二、瓶。

  二、不注於物之瑜伽,可分三部分:1、切想念法,一有想念萌芽,那根切,禅定;努力抑制起之念,延禅定,以到“初能止”;2、放任想念法,即念不迫他,亦不他去,采取漠不心,不管不理禅定,以到“中能止”之境,心如平流水;3、心不念法,以求心到安止之境,有以下四法:(1)捻婆法,如捻不可太松,亦不可,要均;禅定亦然,心不可於,否容易生失去控制想念;也不能太放,要均。最初入定,易於,使用那切想念法;但“抽刀水水更流”;想念至沓,切不切,疲,方式。用放任想念法:心之放松,如捻得宜,操合度,心得安止。(2)段法:所有抑制想念,控制想念及不控制想念的努力,均不可避免生新的想念;使心想念隔,如段,放“能知”及“所知”,以到高度安心。(3)童法,如以童天真幼稚之心看壁,以到“取”,此各息入自己的道。(4)象法,以象喻心,象皮特厚,遇棘,毫所,心不。以上四法循序不可分割。

  瑜伽或叫生瑜伽,以所妙察智,。可分三部分:一、分析心之不:心不的情下如何,心的情下又如何。以求了解到既非於不,不亦非於;二、通上菩提,任何思想,念或模糊的感情的生既非放,亦不加控制,亦不予引;一俟想念生修行者知其相(空),所“菩提道上所有,一切皆取”。三、生瑜伽之禅定。(1)在、去,未三之禅定,即所:“去之想今已,未之想今未生,今之想何,生而即唯幻空。”禅定的目的在於是的,始的,在不能去、分,但是幻象,心所示的一切,也皆幻象,非有。如人在中,以醒始知中一切皆空,要悟惹哈大所:“生之空相,空如天空,若於五大,何者生死?故知始,空未曾生。”知生、死及不存。(2)心物之分析禅定:察心是物,是非物;是有是空。最後得出:既非物,亦不是非物;既非有也非空,不落二,就是中道。(3)一多之分析禅定,察一切有情之心,是一抑或,如是一,何能示幻象?如是,又何能如是?而得出,心不可,既非一,又非多,不住二;所有之心皆真空性不可分,一切皆幻,一切在的(),均被排斥。

  一味瑜伽,悟心境一味(一元),一整,不可分。如睡,中所,不於心,因此醒所感,亦心所示的幻象,於生死睡眠中之境;任何念起,心放松而不依,了解一切外在幻象行者之心(及在幻象),不可分而成一整。如水冰,幻象即本。所有幻象,本身不存在,但皆本所,本不造任何事物,但示任何事物,因此幻象本原一元,同一本性。如水波,波由冰,同一切均由心所示,而心的本性真空。

  修瑜伽,一切有相而修。即所不必想象思,不必分於幻象。“不思禅定不反省,惟一持心於不”。不思禅定非不禅定,而不得有意於禅定。所“所修境即菩提”,以俱生染之上菩提(大手印)化一切法身,至此修行者已俱生大手印,已余涅之境界。

  C

  噶上授

  (一)一瑜伽

  一瑜伽分上、中、下三品。具受、受、明空三摩地(禅定),初定,後能定,此名下品一瑜伽。

  有意入定而竟能定,定且固,住於明,此名中品一瑜伽。

  入定出定,行止坐,夜一如,常住明,如海波,此名上品一瑜伽。

  妄念所,即大手印,即住於此,勿庸除,心於六所,不即不,任著,定已,若妄念起不能定,勉除,或竟忘,定未。

  下品一瑜伽:心能住於明、空,具受(安),且此受相,境,自能清解,心生定不之知解,但於後得境,心生喜,多於所境生著,於後得境中,未失定念(即明),而具空、之相,常生空及所心之著,其明清楚,於平常大差,有甚多,但得定很少,有很定,且定生,有定之增大,但恭敬信解及悲心能生起。

  中品一瑜伽:即得空、、明之受,何欲定,即得住,有意修定亦依此受力,自然入定,妄念,前甚少,清,且於後得境,既具空、、明受,自心境舒澄清,朗然,但有仍起,於後得境中,其念起,自然入於定,其中受相,有,有不,有甚少,於定生喜心。

  上品一瑜伽:既得空、、明之受,常住定中,一切妄念,悉於定上消,後得境一切,皆於此定上,且多分,亦趣入此定上,能生具善著之定解,受心之、空,即明、空受;妄念,即空受;外境所,即空受。又受如幻如等受,且稍生有漏功德,心此定更殊者,能生大恭敬信解。

  次,上中下一瑜伽,於高山茅蓬寂所,泥,往,及禁等,精行持,於不事等,心生,若染不,亦行除遣方便,若生沉掉,亦行除遣方便,而性,若起昏沉,行忏罪法,於上前,求灌,多受三摩地灌,及行供,供施食,上及助伴正之,若失甚重,不欲禀白上及助伴,及生邪,魔之障,持皈依,精修持,回,出心,清信解,大悲心,日休息,除遣患,力修身法(拳法),以上方便,令定恢,但於思察定分悟受,及後得境中,不失此定念,於善受,不生喜著,於境相,不失,不生,所,不取不,整而住,若受力重,持正念,稍稍,定於本元上,有前代修派祖修行,及金幄等,自亦心如彼修持,如上修,入受通、明、念三分之自性即明空,妄念即空,外即空,且知一切法皆由心,心本生,自明自解,究竟得一瑜伽。

  以上方便,如竭力行持,仍不能令一瑜伽有所增,行三著法。(1)自著法:除生希求,少攀援,世著,割疏憎,身供上,除著,而行古沙布施法。(2)受用著法:以所有物,供上,令生喜,於本尊等,供食子,及行供,令生喜,令金弟兄喜,以自受用,如所所食品等,悉用供施,衣食言,概行,而行野行等,更除嗔,散所及等,如上方法,力修持,若仍不能除,年禁。(3)定著法:一切善受,之,信且喜中定,好,心受,保任赤裸性,令其以次增,何能清此受心,及消心境二,通心之性,於生等,即得瑜伽。

  (二)瑜伽

  瑜伽亦分上、中、下三品,通心之性,已生,但未空、定解、受三著,且於回涅,尚有希求畏之心,是名下品瑜伽。

  能除或增益等,是中品瑜伽。

  於所回涅一切法,空、定解之著,已得解,希畏之心,除增,是上品瑜伽。

  下品瑜伽:通一切法性,生住三,但於一切稍有空,於後得中,未持念,尚起疏憎之,於睡眠中多起倒,善念有高,有低,有於上同伴及善生信心定解,有尚生疑念。

  中品瑜伽:於上空受垢,著,除分之根,且於分上,除增,但於境上,微有希畏,於後得及中,有迷不迷,於善上同伴,有生信心,有稍起疑念,有增高或低,有想佛因,生地因。

  上品瑜伽:除回涅一切法之根,於一切有希畏,除增,不管外一切法,是空非空,不等,任而已,一切所,空、我,於後得一切所之分,尚未到澄清,而於明空、空、融已臻相之境,唯精相,否不能相,故尚未臻自然之境,中有迷昧如常人,有又佛果可得,地可入,於十住法通,一切甚殊法,皆易明了。自心性,出上,於一切外境,皆成定心之增上,不所,任何妙五欲意之事,著念微,心能八,有不免起慢,以已有上,自修之可能,他所修,皆不如己,有此也。

  上中下瑜伽,皆除三著(住、受用、身),住於清高山,人禁,室修,供垛,上,一切有相事,一意志,勿令散,精住於大手印,大要如是,有想(生起)念供布施等,可稍行之,敬信上,近金弟兄,於生生起大悲心,研究因果起,遇上及金弟兄,起或,以成就大德之歌歌,然以多分,心不散,常住明,少起念要,有少,心不快,不能安住於定,修方便道功,忿怒母拳法等治之。

  上品,修一念,如增,著,上授灌,忏除障,祈求增契,自本尊,心地之苦,皆唯心,有自性,一切分,法如是,人天快,乃至六道回,生死涅,一切法一一如上思,皆唯心,有自性,一切分,法如是。有於寂高山,坦任,而住,有入市,亦坦任,而住,有持瓶一口,注不,於一切五欲之境,不取不,心松任,分,上品瑜伽,即得增,此後一切生死涅法生,不,空不空,取,通法一味瑜伽大手印,即得。

  (三)一味瑜伽

  一味瑜伽亦分上、中、下三品。分意念所外一切通。法明一味,但仍有信一味之,此下品一味瑜伽。

  信一味之既,能所待,外分,心境不二,正智前,是中品一味瑜伽。

  多一,一多,一切平等,本寂,是上品一味瑜伽。

  下品一味瑜伽:於通一切本,尚微所得受,後得中,外境前,其甚,微所,有持,亦常人,中有亦微迷,有生出身境心三者分之受,亦有於因果上,信仰上,悲心上,少之。

  中品一味瑜伽:解能所,能受所受之,後得中,其迷,前更少。

  上品一味瑜伽:由平等本不之力,於所一切,已,通不二,即能夜一,而念所之,尚微有未明,後得所明空,如幻化,然微自性之,而能不迷昧,有甚久。

  次三一味瑜伽,住宜清所,有住於市,能增,自思修修,但仍宜於清高山,依靠真念,精修持要,足得上品上味者,若神通未,未本尊空行之相,有戒者,或之往,被其罪所熏,以致神通相不,造插插一千三千,每一插插,供一花,所求消除戒之罪,或修陀尼,或拜供等,力而行,又若善相喜,相不喜,必有魔障入自心,思能利益之魔何有,一切皆由心,心如空,中,如是思,本一味瑜伽得後,於此信,功德出生亦不喜,失出生亦不怖畏,然或嫉妒大,多,妄念粗及有喜不喜者,有一於此,必有魔障入自心,若能悟,即宜精修治,古德,反大手印者,即魔,善知之,若生自心,上亦在自心,大悲及信仰心,方便,是甚,故宜生起大悲心,信仰心,行善起,起,披因果铠甲,善,小心行持,彼若自思利他,善念,恐其有天魔入心,令生希求,表面貌似利他,而大悲,真利他之心,故於名利及眷均,如是修持,以前受,尚有疵垢,至此一切清,道上得,本明合一,後得智,根本智,有差,是即修瑜伽也。

  (四)修瑜伽

  修瑜伽亦分上、中、下三品。

  定,及修念,所一切,非明大手印,但有尚微有如幻如化之,是下品修瑜伽。

  如幻如化之既,夜住於修上,不,唯後,微相,尚未,是中品修瑜伽。

  微相,皆成智慧,是上品修瑜伽。

  不阿耶(阿耶,第八、本。魂由第七、第八,佛性三部份成),即成法界性智,是妄念即大手印(妄念定),若妄念上,尚有微之,及微之垢,尚未到妄念即大手印。

  身成虹光智慧色身,心成光明法身,量土,悉皆清,是功德已生,若心身()情(外)器尚微有未清者是尚功德尚未生。

  法界智慧不二之法身菩提得後,以身口意,益生事,任相成就,若尚未能,欲往清土,即非事成就。

  佛之功德,一切,是於俗谛,已得清自在,若熟之身,又之(二),之心,遮覆佛之功德,是於俗谛,尚未自在。

  下品修瑜伽:二多已清,庸勉自修,一切所,非之大手印,後尚有未清之余微明,不知而以念,即住於覆上,以念而不自知,此不造,於般若中,有取,未清,尚有如幻如化之,中亦微。

  中品修瑜伽:微如幻如化之二,悉皆清,夜相,住於修,於後,向之不知以念,更微者,自然明,此亦取垢。

  上品修瑜伽:向之最微取垢,悉於智慧上清,此子母光明相合,法悉成普遍大之清智,得自利之法身,利他之色身,回,利他事,亦任。

  (以下五、六、七,摘自"大手印―佛日―’)

  (五)六准

  四瑜伽十二品,品品皆有六准:一、性未?二、力否?三、於妄念上定未?四、生功德未?五、播色身子(修利他行)未播?六、於俗谛上信未?每准,又有其受的格准,甚便於人作自我

  (六)四瑜伽十二品果之次第

  四瑜伽十二品,配以修道果之次第,

  一般三品一瑜伽解行地(道、加行道)。下品瑜伽道,入菩初喜地。中品瑜伽二至五地。上品瑜伽六地。下品一味瑜伽入七地超二乘。中品一味瑜伽八地。上品一味瑜伽九地。下中二品修瑜伽十地。上品修瑜伽十一普光明地而成佛,大手印之最果地,

  然此果者,亦果可,法可得,如诃所:“清性本不生,此中亦少差殊,分意於法界,假名金持。”

  (七)修瑜伽方大手印正旨

  四瑜伽者就理言,修瑜伽,方大手印正旨,此本不立文字,不由,唯被最上利根。噶上即主上根宜修瑜伽入,心性,修,一超直入如地,其《河大手印直》:“祝祓宗之大手印四瑜伽,乃循序修於大手印者所,…要知彼四瑜伽等,亦皆方便,原非大手印之真也。”至於真言密咒、明之修持,更是中下根者所的方便法,非印度光明大手印之原旨。

  大手印之原旨看,它禅宗心地法可以是同一西。不它在印藏流程中融合了上部密法,禅宗多了修咒的方便,形成了特有的宗,累了大量修的。以大手印,融合地禅、二宗,根代生活的需要,、升功瑜伽,可以出更易可行、活生的大印法。者代化的大印法是最宜於代人尤其在家人所修的禅,但有志者、推禅而努力。

  第三 按生、次第修

  如不按四瑜伽修,可按生起次第、次第修,因目的都是一,也於”大手印”修法的一,

  按生、次第修的第一步生起次第,先於修行者面空中成本尊,名"生’,後於自身空後,成本尊,名"自生’。

  第二步次第,修行者自身心成本尊咒子字,於生法中明,再子放光,召智尊降融入,再由子放光,上供佛,下度生。

  第三步修大手印,一切物世,入情世,而情世,入自身。自身入咒,咒入子,子入"那’(阿那哈、印,自身就是本尊身),那,即住此定,此即所大手印定。

  第四 按那洛六法修持

  那洛六法(大手印的四特殊秘)又若六法。那洛巴所修道六法:一火瑜伽、光明、幻身、中有、往生和;一火、光明、幻身、、往生和;一拙火、幻身、睡、光明、中有及。一拙火法()、幻化身法、幻法、光明法、中有法、哇法(即法)。

  那洛六法特:(1)修法比,者可以根不同情,修其中一法或法。不似生、次第修持繁,但生、次第修法比系。(2)“那洛六法”於上瑜伽部密法,要修本尊,要灌,要上授。(3)六法中以火基,其他各法也都要修息入、住、融於中。六法的容相互包融,相相成。(4)六法然比,但修得成就也非易事,期苦修,才得成就。

  六法的主次及系:火是道的核心,幻身是道的功效,幻是道的控制,光明是道的精要,中有是道的,往生是道的送。

  A

  ⒈火瑜伽,即上文所拙火。

  ⒉幻(幻身)成就法。

  ⒊成就法。

  ⒋光成就法(光明成就法)。

  ⒌中(已死,但魂尚未入六道回)成就法,虹光成佛,中成佛。

  ⒍往生成就法(破瓦法)(法、包括借魂法)。

  "破瓦法’修法很多,各宗各派都有,有五成就。一、得法身成就。二、得身成就。三、得化身成就。四、起三想,得主宰自己魂,意投生。五、由的有修行有素的人,助死者,亡者魂,而得移的法子。

  往生法能使修持者在死成就三身,或意投胎。成就三身得法身成就、得身成就、得化身成就。意投生是真正的破瓦法,就是前面的三身成就,也包括在此法中。如由的修持有素的人,助死者移,善知者助,之力,神於土,故此法又名法、哇法。

  借魂法可以利用死的任何完整,即可活生。

  以派不同,六法的修各有不同。白教即之以修大手印。花教即之以修"道果’。教即之以修大。所以每派修行人在修六法均期,而派主群而修,於山中宜地,修行。

  其此六法除明之修外,有使修行者能在生有、死有、中有中得自然而然的光明。拙火、幻化身、幻治生有。光明法治死有。中有法治中有。

  B

  一、成就法(拙火定――火修法)

  即火瑜伽,六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修法,源於印度,而且有很多修法。宗喀巴有四修法,其第四又有略。

  巴:“外幻化之天身,三四,下有短“阿”(梵文字母)旃陀(火),上有“杭”字的字形,上下息之,以"命勤’"瓶’之修法,中空、之境界,此名拙火之教授”。

  修火在於"引生、上降、下固、四喜、德’。即猛利火上升至,融化白菩提向下流注,降至喉即有初喜生起,一切法平等之空境;降至心有超喜生起,之空境;下降至有奇喜生起,大自在之空境;最後降至底,有俱生喜生起,於真空。

  所“由持力於穴,初法得生,次於安,後心得自在境;如是妄念自休止,幻城焰等,乃如破曙光,晴空次第。”

  拙火定上瑜伽部基本修法之一,各生、次第中都修。以求"焚不之界,根除愚’,"成就空俱生智慧,得金持果位’。

  二、幻(幻身)成就法:

  人身如幻,所以叫幻身。幻身有三:不清幻身、清幻身、清幻身。不清幻身即世俗之身或所所之,修不清幻身以除我及有之。清幻身指把情器不之分化清的本尊、城,之(即本尊、城亦如空如幻不可得)。清幻身即次第中所的天身。

  三、成就法:

  “精勤者修火,懈怠者修境”。又:“本法乃如幻,尤以幻最殊”。又:“睡眠之光明,集意念入禅;入愚也未,因解信念;境之佛身,境界修,入妄念不恐,因懂幻化有信念。”此法比易修,上是幻身修法的一。此法特是:(1)知中所佛(城 道)、本尊如幻,非有非空。即所“境幻身”。(2)知醒中中所之世界一切象,皆幻而不。即所“境幻化”。

  四、光(光明)成就法:

  "本性光明,或自性,但能任,故光明’。巴述光明修法:“睡眠、境之中,愚、法身之自性,言、光明安境,以光明相印,光明相交,此名光明之教授”。穹巴:“光明和合境夜修”。此法成就法,中有成就法密切相。修光明主要分日修、夜修及中有成就三。

  於光明修法,西藏各派都有。派有修光明法,比特殊。格派於生、次第中修。宗喀巴:“有若未了有法如幻,不能法性光明;有於幻身上有幻垢,要由光明修治,故收彼幻身入於光明。此是全未了知幻身之言”。

  五、中(中有)成就法:

  人死肉失,但神(魂)在,此神在未入六道回之前,之中有。中成就法即指在中有位得解的方便道。巴:“境之心,融合中有心,成根身性,不二色身,中有之方受,此融(),()中有之要,名叫中有之教授”。因此此法要在幻,、光(光明)修法的基上修,而且要下述之法合而修。

  宗喀巴:“又"死有’,能知"死有’光明彼和合,至"中有’位,能自了知"中有’而修"中有’教授。…故於在定空,修道位光明及生起次第,天身明了固,修幻教授。”

  “欲"死有’光明故,在修死次相睡眠光明,是善方便”

  “此明起身法,是合修"死有’光明合修"中有’之教授心藏。”

  所“即身成佛”,一如派常的肉化虹光而去。一即中成佛。西藏各派生起次第中修"生有’、"死有’、"中有’三事,因此似乎按生、次第修比系。

  宗喀巴必按生、次第修成幻身,於"死有’後起幻身,如果死,死次而修入光明之次第,即能起"死有’之光明。

  六、(往生)成就法:

  法又往生法。上述中"有法’密切相。巴:“以心箭作弓,用"嘿’之弦策,射心於梵天道,此名心之教授”。

  也有把往生和法一法,“那洛六法”之一。也有法是往生法的分支,正如"中有’幻身的分支一,但不是同一法。

  藏文意上看,往生“破瓦”,意移;“仲久”,意人。巴:“自身如若已到限,找到具相殊之他身,中字母息之乘,用以起息之,自身如同空室。他身成化身之自性,此名之教授”。

  如果往生法能使修持者在死成就三身,或意投胎,那法可以利用死的任何完整,即可活生。

  往生的修法是既有系也有的法。巴可能是西藏最早授法之人,他的中也可以看到他次用法的事例。

  法藏佛教後世影很大。《者喜宴》中了噶拔希死後用法生的事。而了藏佛教活佛世之先例。

  C

  ⒈成就法。

  ⒉幻成就法。容分三:

  一、不清之幻色身幻,想此身耀、美,富及遭、逆境、喜及不喜之事,以破我我慢;想我身如幻城、如白、如水中月、如幻、如中物,如中相,以此身原幻化之身,非在者。

  二、清幻色身亦幻:(1)想所成之清幻色身:想本尊於自己面如生起,栩栩如生;想自己一那成本尊之身,二,此即所清幻身。(2)出之清幻身:此安住於定中,勿迫念去,勿予想未,勿奇念在,惟以一心不,注前之天空;以心念之力,息入住中,一切之心得寂境。此出如火爆之光、如月光、如日光,如土星之光,如之光等境界;於晴空中升起本尊。而得如提婆所:“相如如幻,一切佛徒皆主;不感道交者,幻相不得”。

  三、一切象皆幻。

  ⒊成就法:

  一、明悉境,有三方法:(1)依心力使日夜之意,心保持而相不,日一切即夜之境,要具心,明悉境。(2)依息力能明悉境如同醒,一一了了分明,而不散失。(3)依想力,想自身金亥毋,放射光明,普照法界,知世一切象如中影,中境,幻而不。配合瓶呼吸及明想,可防止境散失,醒明悉。

  二、境:於睡眠明,同祈,於中到佛本尊。

  三、境幻:如偈所:“何幻境,先除恐怖想;火水以治,微物者成大,大物成小,如是了形式幻;一成多,多一,一多等幻亦皆了;依此精勤不修,直至究竟了於幻”。

  ⒋光成就法:容分三:

  一、根本光:光不可思,不在,照耀一切的心,在一切有情心中生。修行者得超越思想之大境,即根本光。

  二、道光:(1)日中道行融合光;以原始染之心,照耀於前念已,後念未生之者母光。得母光之"光’;由此母光照耀,之"燃’;燃之持久,住明之境,之"持’;此即所道行之境界。依帝洛巴之六不法:“不想象、不思,不分、不禅定、不回、不念”。生子光。修母光子光融合一,即和合光。

  (2)夜中道行,融合光;所“於五、大及感官,集中(醒、)能知力,成就空性入睡眠,及息力得定”。此修法要本尊,心花及音字次第放光融化,入於大自然真空;如是空後,而入睡境者,即能成就"睡眠光定’;由得安之睡境即"燃’境,深入睡眠即"持境’。深睡所之光即母光;一注心他念,依法修得者即子光;如是母子光融合。

  (3)中前,融合光。

  三、果光:所:“尊幻,光具明;由光出,如乍水;金持,由眠生;此皆表融合,母子光”。

  ⒌中成就法。分三入:

  一、入光境之法身,“光消及色消,想消及消,消已又生,此光即始;母光子光合一,有未已教及未教,融合已教入未教,此名成就得果”。即最後一息方停未久,但神(魂)尚未出之,生起之各知。其於外者,有似月之光明,於者如如,此光明前之境“光”境;不久入"燃’境(即死者方死之境界),三十三心消,其於外者如日光之照,於者如流之光;不久又入"持’境,四十欲消,於外者如日口中所之月影,於者如油外蒙半透明之罩;由"持’境再入光明境,七明消,此幻皆已消,其於外者如黎明破之光,於者如秋日之晴空,此光明真心和合一,即果。

  二、入"中’境之根身:所“命人中,方入回;彼如幻,悲智合;者,即得根身”。即一知已死成中身,即想自身本尊,置身於光境中。

  三,人中境界之化身:就是“往生”。如著,欲悉排除;住善念,一切妄想;一心惟注,善胎,及修,生“喜知”(金所住之世界)等土”。

  成就法:其最上者於初期中,知光,成就法身;中等者於中期中,入智悲合,成就根身;求生者重入回,生成佛。其修法:“先作瓶,息三七遍;用意捉神,中上行,於三七,一一提升;上升下降,相真言;此所真言,有全半,真言之,呼出高且;能知神,趣入界,一至,成就”。此法有常修和用法。

  ⒍法。此法分加行、正行部分,先本身不幻身,次本尊、上,然後、明…

  第六部份 大手印心法要

  “劣慧生 未堪善安住,可於明 要。以多支分 方便持心,令任 安住明。若依印 增空明,知加持 之福智。自 降不可,提令遍全身一切。故 空明方,命黑 相如月。光彩 力大如子,共速得 安住成故。此大手印 心要口,且堪能 生受持。” ―帝洛巴―

  “首先本心的相,即於此上,一而住,於是息入、住、融於中。再依仗此力,秘密拙火燃,由此引起溶,生起四喜,本元心成大性。此大性空性境,成分,即此空妙智上,一而住。依次四瑜伽次第,成最悉地。”―土宗派源流―

  需要注意的是,大手印之印是印之印,大手印之修是修之修,大手印之果是果之果。切忌妄修瞎,即使有好的感,也不必自喜。

  李鑫森理

  2003初稿

  2013-01-01元旦二稿

  迎播

 

相关参考

佛教 郭扎派什么意思

西藏佛教派别之一。索南坚参(1182~1261)于西藏江孜建郭扎寺,创立此派,以传授密宗大手印法及除障法著称一时。索南坚参死后,此派遂绝。p4816

佛教 佛教词语结印什么意思

意思为:手结印契。密宗的修法,要手结印,口念咒,意观想,这样才能做到三密相应。

佛教 生一切支分印什么意思

指密宗灌顶时加持弟子四肢五体之手印。支分,指手、足等四肢五体。大日经义释卷十(卍续三六‧四一○下):「次当作生一切支分印,而于弟子顶上灌之。凡灌顶时作此印,结已取缾为灌也。若不以此印者,则法式不具。」

佛教 总供什么意思

密宗行者于供养本尊时,先供养涂香、花、烧香、饮食、灯明等五种,称为别供。供已,更以印明行普供之法,从此印明生出广大无边之微妙供物,供养一切海会圣众,即称为总供。p6486

职场故事 俞大手的幸福求职记

  A  认识俞大手是因为我的一次搬家经历。  2002年春天,单位的一次人事变动之后,我从原来衣食无忧的科员变成了一个下属企业的职工,这变化几乎让我崩溃,时值三十,事业未立,反而先遭此劫,换了谁,也

文章大全 阳神经典句子

1、你还修炼什么真空大手印!你的神灵之力,我全部要了,本真人的道侣正好用得着。2、有些人,他们的心田只能耕种一次,一次之后,宁愿荒芜。后来的人,只能眼睁睁看它荒芜死去。何必可惜?昙花一现的惊艳,只要出

传统文化 人们最想拥有的10大手线

手相是会与命运相关。这不是唯心,而恰恰是唯物。也许现有的科学理论还不能充分的揭示其中的规律,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经验和感觉的积累。人们有时候对手相和命运的关系有着迷信。这也没有必要。真正决定自己未来的,还

佛教 密宗道次第→什么意思

请参阅密宗道次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