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成金-最美分享吧

登录

知名人物 孔伯华生平故事简介,孔伯华历史评价,孔伯华怎么死的?

佚名 举报

篇首语:我不是天生的王者,但我骨子里流着不服输的血液。本文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孔伯华生平故事简介,孔伯华历史评价,孔伯华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孔伯华生平故事简介,孔伯华历史评价,孔伯华怎么死的?

孔伯华,名繁棣,字伯华,以字行,号不龟手庐主人[1],山东曲阜人,生于1885年6月5日(清光绪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他父亲孔庆铣,清末曾在军谘府任职。

孔伯华六岁时开始在私塾就读。稍长,随其祖父宦游。因祖父善岐黄之术,他耳濡目染,便对中医发生浓厚兴趣。十六岁时,全家迁居到河北易县以南的白杨村,他随父亲读书的同时,向当地老中医蔡秋堂、梁纯仁学医。二十二岁时,孔伯华在易县正式行医。二十五岁时应聘到北京外城官医院任中医内科医官(即医师)。不久,他在京私人开业,全家迁北京定居。

1917年,孔伯华曾先后参加晋绥和廊坊地区的防疫工作,临床经验日益丰富。其后,他与同事曹巽轩、陈伯雅、杨浩如、张菊人、陈企董、赵云卿等合编《八种传染病证治析疑》一书,共十卷。

孔伯华在广为患者诊治过程中,注意医理的研究和医疗经验的积累,善于汲取各家之长,学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声誉日隆,成为驰名全国的中医师,与萧龙友等同为北京四大名医。他擅长内、外、妇、儿各科,尤精于医治温热病。由于他善于灵活施用生石膏,曾有“石膏孔”的雅誉[2]。

孔伯华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热心中医界的社会活动。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召开“中央第一次卫生会议”,西医余云岫等人在会上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说“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能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等等。此案竟然得到通过,中医被明令取消。广大群众和中医药界闻讯莫不愤慨,纷纷抗议,于3月17日汇集于上海,召开大会,决议成立“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进行斗争,并组成请愿团赴南京请愿,孔伯华被推选为临时主席。他率领请愿团前往南京,与政府当局据理力争,强烈要求取消这项荒诞的决定。在社会舆论的强大支援下,当局被迫收回成命。

1930年,孔伯华与萧龙友合办北平国医学院,共任院长[3]。1944年北平的日伪当局曾企图接管国医学院,孔伯华毅然将该院停办以为抵制。北平国医学院自开创到停办十四年间,共毕业学员七百余人,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培育了一批人才。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又蓄意阻挠中医事业,南京考试院于1946年10月通知北平全体新照中医师,均须重新通过考试而定取舍。这一以考试为名而行取缔中医之实的阴谋,为北平中医师所识破,他们奋而组织起“北平中医师新照同仁福利促进会”进行反抗。孔伯华任该会顾问。他们四处请愿,进行说理斗争,终于迫使国民政府当局取消了这次所谓新照中医考试。

在医理方面,孔伯华坚决主张辨证论治。他认为:“医之治病,首先在于认症,将症认清,治之则如同启锁,一推即开。认症之法,先辨阴阳,以求其本,病本既明,虚、实、寒、热则迎刃而解。辨证施治,参、术、硝、黄,并能起死;苓、连、姜、附,尽可回生。喻嘉言尝谓:"医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认症。故主张先议病,后议药’。朱丹溪亦主张"认症为先,施治为后’。若但知以执某方治某病,不论因时、因地、因人,不审何脉、何因、何证,是冀病以就方,非处方以治病。辨之不明,焉能用之无误。殊不知施治之妙,实由于辨证之真,寒、热、虚、实,不昧于症,而又不惑于症,汗、吐、下、和,不违于法,而又不泥于法。否则,疑似甚多,临症莫决,见病治病,十难效一。”[4]孔伯华的精当、明快、果断的医疗风格,为世人所称颂。

孔伯华一贯关怀患者的疾苦,以济世活人为宗旨,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在外城官医院供职时,虽所入不丰,仍常解囊资助贫苦患者药费,及至成名之后,更不计锱铢,对有困难的故旧一直坚持义务施治。晚年因求诊者众多,常应接不暇。他左右虽有不少生徒侍诊,但对危重患者一定亲自悉心诊断,不辞辛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孔伯华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卫生部顾问、中国医学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学会顾问等职。他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团结新老中西医,互相学习的方针政策,曾上书毛泽东主席,认为:“医之活人,何分中西,存心一也,仅其理法不同耳。今逢主席洞察其旨,发扬数千年之文化,何幸如之!愿努力发挥,以期理法臻至善达于全球,使病者有所依,必先以教育人才始。”他建议大力发展祖国医药事业,培养中医工作者,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与支持。

孔伯华深以应诊过忙无暇著述为憾,晚年经常深夜执笔著书立说,著有《脏象发挥》、《时斋医话》等。他以古稀之年既忙于诊务,又勤于著述,终以体力难支,猝然卧病。他自知不起,遗嘱亲属说:“儿和弟子等,凡从我学业者,务尽全力为人民很好服务,以承我未尽之志。”1955年11月23日孔伯华在京逝世。

注释

[1]不龟手,出自《庄子·逍遥游》“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孔伯华取其造福黎庶,有裨家邦之意,以明志自励。

[2]孔伯华深通药性,对生石膏的功能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因而除以生石膏用于镇热外,往往通过灵活的佐使,发挥生石膏的解表功能,为一般医师所不及,故有“石膏孔”之称。

[3]北平国医学院开办时,孔伯华、萧龙友二人皆为院长;1940年萧告老引退,孔仍任院长职,直至最后决定停办该院。

[4]孔嗣伯:《孔伯华先生学术经验简介》,《中医杂志》1962年第7期。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赵棣华生平故事简介,赵棣华历史评价,赵棣华怎么死的?

赵棣华,名同连,字棣华,以字行。江苏镇江大港人。1895年9月16日(清光绪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生于江苏淮阴。父亲赵明达是富裕的盐商。早年就读于常州五中、金陵大学,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先入伊利诺伊

知名人物 金仲华生平故事简介,金仲华历史评价,金仲华怎么死的?

金仲华,幼名翰如,笔名孟如、经纬、高弼、仰山等,浙江桐乡人,生于1907年4月1日(清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十九日)。父亲金汇芳,晚清秀才,以教书为业。金仲华七岁入县立崇实小学,十三岁进嘉兴第一中学(后改为

知名人物 俞颂华生平故事简介,俞颂华历史评价,俞颂华怎么死的?

俞颂华,名垚,江苏太仓人。生于1893年3月9日(清光绪十九年正月二十一日)。父俞书祥,字隶云,在上海电报局工作,初为电报生,后逐步升任上海电报局总办。俞颂华少年时代,曾肄业于上海澄衷中学,后考入北京

知名人物 盛丕华生平故事简介,盛丕华历史评价,盛丕华怎么死的?

盛丕华,原名沛华,1882年3月29日(清光绪八年二月十一日)生于浙江镇海骆驼桥,父亲在宁波敦大北号当店员。七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依靠长兄盛丕荣继任父职的低微薪给度日。少年时在家乡私塾就读,后至亲

历史人物 孔伯恭简介

彭城之战宋泰始二年(北魏天安元年,466年)至次年,在宋与北魏战争中,宋与北魏在彭城(今江苏徐州)等地进行的一场争夺战。www.是年正月,宋晋安王刘子勋称帝,即帝位于寻阳(今江西九

历史秘闻 有关古代医学的故事

扁鹊华佗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葛洪皇甫谧钱乙朱丹溪孔伯华汪逢春施今墨扁鹊(公元前五-四世纪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诞生於山东长清县。通晓内、外、妇、儿、针灸各科。精於切脉、望色、听声、问诊,尤擅长於推

简观京城四大名医人生历程

在20年代就已闻名遐迩的北京四大名医,为施今墨、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这四位医家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对近百年来中医界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的人生道路,恰是一部中医百年兴衰史的缩影

汤斌

  汤斌(汉语拼音:TangBin,1627~1687),中国清代初年理学名臣。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历任国史院检讨、潼关道副使、江西岭北道参政。十六年乞假

历史小说 被林语堂视为“国粹”

 吐痰内涵丰富被林语堂视为“国粹”  在西方,吐痰被建构为不文明行为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社会学教授罗斯·孔伯(RossCoomber

知名人物 陈天华生平故事简介,对陈天华的评价

陈天华,字星台,又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新化县下乐村人。1875年(光绪元年)生。母亲很早去世,父亲陈善,是个落第秀才。陈天华幼年替人放牛,或卖些零碎东西,藉资糊口,过着十分贫苦的生活。十五岁才入蒙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