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成金-最美分享吧

登录

广播新闻评论案例(新闻评论案例)

admin 举报

广播新闻评论案例(新闻评论案例)

新闻评论案例研究

前几天邱立华打电话让我给他的《时事裘势》写序言。我马上就答应了。这本集子的题目很好,表现了小邱的自信和自负。看完书名,忍不住想打开收藏,看看小秋写了什么时事评论。秋的文笔?邱的气势?稍微一翻,这个评论集就有130多条评论,让我这个老记者汗颜。

我不禁感到不安。小邱在我印象中曾经是一名职业记者,但现在小邱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都在齐飞的夹击之下,学者们应该要对视三天。他的文笔已经不是以前了,知识有限,所以我为这篇新闻评论作序,怕同事和读者大方一笑。然而,我认识小秋已经长达18年。我是老朋友,忘了老朋友。而且敢在这里写几个想法。

《时事裘势》,我先想到实事求是,也许这也是小秋从这个成语中取的谐音。《汉书》年,班固称赞河间王留德学识渊博,治学好古,实事求是。毛泽东在他的许多文章中提倡实事求是,并把它作为延安中央党校的座右铭。如果说共产党成功的秘诀是实事求是,那么我认为记者成功的秘诀也是实事求是。因为新闻的核心是真理,新闻的生命就是真理。报道真相,揭露真相,展示真相,是记者的职业责任,我称之为新闻三真。透过《时事裘势》,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新闻职责的坚守和对新闻理想的追求。

小秋写的时事评论大多发表在《新华时报评论》专栏。新华社的大部分记者都是多才多艺的,《新华时报评论》的专栏是检验平台多才多艺能力的重要一环。

新华评论专栏成立于2001年初。办这个评论专栏的目的是评论热点新闻,说明中央精神,为人民利益鼓劲呐喊。本专栏发布的时事评论文章因其短小、新颖、快速的风格被各种媒体广泛使用,受到新闻用户的好评。

当时我是新华社西藏分社社长。看到《新华时报评论》媒体采纳率高。我只从商业评估的角度问记者,有机会感受一下就写一些时间评论。我也向小邱提出了要求,但当时他的主要精力都用在收集和撰写国外新闻上,写了很多新闻文章,却很少触及新闻评论。

评论是媒体的灵魂和旗帜。重要的新闻媒体都有独特气质和鲜明特色的评论专栏,以体现这一媒体的精神。新闻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新闻要快,文字要简洁,内容要一目了然;传播尤其是调查报告要文艺,内容表达要曲折跌宕;评论严谨,分析事物,解惑解惑,逻辑性强,针对性强。当然,他们肯定才华横溢。在一些新闻体裁中,评论是最难写的,长篇社论、评论员文章也很难写,但一般很多人都是睿智的,集体工作;不过现在的复习,实用性强,短小精悍,是个人写作,难度不言而喻。

没想到小邱积累了不少头发。

小秋毕业于浙江大学,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在西藏的时候经常发他的新闻作品。他的新闻稿有新闻价值,文字简洁,细节生动,易于阅读,很少改变。从他对西藏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擅长学习。他还告诉我,在西藏当记者,一定要把西藏历史文化的课补上,身边的老西藏记者都是老师。比如,小邱与郎杰、多琼合作的新闻报道很多,其中《调查表明:达赖在信徒中的地位下降》是2000年新华社社会级好稿子,2001年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那个新闻,通过数据分析,第三方表达,对事实的判断,已经说明他有潜力写出好的新闻评论。

总的来说,江南水乡的后生们给人的印象是骨气细,修养好,比较注重。第一次见到小邱大概是在2000年底。他刚从农村采访回到拉萨。高原的阳光给他黑红的脸颊,敦实的脑袋,响亮的笑声,略带夸张的表情。如果他不介绍自己是浙江人,我以为他是在那里出生长大的。

我记得2001年6月,我带着记者小秋和格桑达瓦去了藏北。当时青藏铁路正式开通。除了派记者跟踪采访工程进展外,还要向国内外读者介绍铁路必经之地藏北草原的变化和现状。白天,我们大多数人在广阔的草原上开车。晚上,他和格桑达瓦爬上电脑写故事,四处找长途电话给北京送稿子。半个多月过去了,经历了大风,冰雹,卡在车里,住帐篷,住牧民家里。小邱能吃苦不骄不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实事求是是记者应该坚持的最基本的理念。《时事裘势》是新华社记者邱立华自己的新闻理念的展示。小秋寻求什么潜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因为评论大多是结合新闻时事来写的,所以希望能发掘新闻事实背后的潜力和原因。记者手中的笔虽小,时事评论文章虽短,却是在关键时刻煽动社会进步和正义的伟大杠杆。

这个,小邱做到了。

在青藏高原锻炼四年后,小邱于2004年调回新华社浙江分社。在浙江分公司做记者,参与新闻产品的开发,也负责分公司下属的记者站。有一次去杭州,他讲了新闻产品开发和营销,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和趋势。他说,新华社抓住了移动互联网,它抓住了生存之道,我深以为然。我也看过他回浙江发表的一些新闻报道,感觉他观察力更敏锐,文笔更老练,更擅长有叙述有讨论的调查性报道。从小就看出小邱是个好新闻记者,尤其是处理突发事件。但没想到他能在浙江频道上开设时事专栏,用手机客户端,在新华评论栏发这么多新闻评论,还能在新闻评论领域善熬夜跳舞。通过浙江地区的新闻事实,他掌握了国家的发展趋势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目前媒体融合是趋势,如何整合?融化什么?我觉得小秋的时事专栏是个很好的案例。

新闻评论不能泛泛而谈。新华社老领导说,记者的头发要永远像天线一样竖起来,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一切的背后都是潜力,是政局,是经济形势,是科技潮流,是国家和世界的发展趋势。毕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萧秋的文集收录了他10年的新闻评论,这是中国发生巨大而深刻变化的十年。比如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13年,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提出全面推进法治;2015年提出全面从严治党;2017年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时事裘势》背后不仅有东西,还有作者自身的冲劲。谈什么?怎么说呢?怎么说好?一方面,新的创作、新的体验、新的成果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新问题、新矛盾、新情况层出不穷。这些创新只有在社会基层和工作一线才能感受到。对于媒体人来说,前三个新的要大力宣传,激发和提升正能量;对于后三个新问题,我们应该做更多的工作来解决疑问和疑虑,并反映人民表达的要求。通过收集ne

有些人总是反对舆论的正面宣传和监督,其实不然。正面宣传不仅仅是报道好事迹好经历,也是这么说的。但产生积极社会效益的舆论监督,也是积极的宣传。舆论监督不是批评事物,而是留在监督中,监督其纠正和进步。我觉得时事评论是最好的舆论监督方式。时事评论好的时候有效,事半功倍。时间就是时机和节奏。度,也就是实力和分寸。效果就是效果。党中央关心的,关注人民关心的,就是舆论监督的重点。只要抓住这一点,时事评论可以多愁善感,有的放矢。

新华社驻当地记者因错过重要新闻失职,未报道重要新闻扣分。正是因为小秋率真,所以他写的才是真的。他是一名深思熟虑的记者,工作努力,能力出众。他以敏锐的专业眼光,通过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发生的新闻事件,从小事中写出大趋势。及时把握热点新闻,感受热点新闻,瞄准热点新闻。它不仅批评缺点,评论热点,舆论监督,而且客观公正地提出合理化建议。比如《一年1068个会暴露形式主义积习》初稿被中央纪委关注收到,列入2013年公务员考试政治题目;《央企负责人薪酬应该符合我国国情》直接推动相关制度的完善。吴英案的报道和评论对《刑法修正案》年废除非法集资死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印象深刻的是,浙江最早实行的是河魁制,小秋也是浙江省分行最先举报的。他对《河长制或能破解九龙治水》和《市长任河长,或为治水良方》的评论,对推动中国的河魁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修改文字,理清思路,他掌握了新闻要点,批评犀利,观点新颖,建议得当,在浙江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此外,一些看似琐碎的评论也流露出他性格的善良和温暖。比如《让孩子多睡一会需多管齐下》,《让礼让斑马线成为习惯》,《高考临近,广场舞能否歇几天?》等。

文章讲究文学眼光,评论讲究切中要害。小邱评论的文字眼神基本都在题目上,可以说一目了然。经常参加光明日报的好消息评选,也做过中国新闻奖评委。感觉题目不好判断。好的标题既要有文采,又要有深意。认识人和脸,看文章,看问题。小邱的时事评论不错,标题很多。举几个例子:《权力关进笼子,关键是钥匙在谁手里》,《软刀咋砍污染硬骨头》,《既要引资,更要引智》,《温暖之举岂可冰冷落地?》等等。

广播新闻评论案例(新闻评论案例)

比如《改革的风景和盆景》,标题好,内容适当,与时局联系紧密,是一篇优秀的时事评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经验是实事求是。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是必然的。地区之间差异很大,省县条件不同。同时,国内很多领域都进入了无人区,没有一个成功的经验可以简单借鉴或复制。改革需要不断的试错,需要建立容错机制。他用辩证的眼光评论了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山水盆景现象:山水改革是无法实现的,如果能成为符合当地实际的盆景,还不如受到赞扬和支持。这种盆景是一种美丽的选择,鲜花盛开。同时也指出,打造精致美观的盆景,摆放各种花架;需要批评指正。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局部到整体,从点到面,循序渐进,有分析,有思考,有建议。看来小邱是精通写时事评论的。

我和小秋之间发生了一点小插曲。小秋和妻子小杨对西藏产生了依恋,小杨在恋爱期间到西藏看望了小秋。后来小秋和小杨在杭州新婚。我问过新华新闻时代的田聪明总统

(作者是光明日报原副总编。曾任新华社西藏分社社长、新华社人事局局长)

相关阅读

  • 2019热点新闻事件及评论(2018年新闻热点)
  • 近期热点新闻事件摘抄(热点新闻评论600字)
  • 今日新闻内容(新闻内容事件型新闻评论摘抄)
  • 新闻评论选题来源一般有哪些(新闻评论选题的依据)
  • 事件型新闻评论
  • 时事政治2019年大事件(2019年军事热点事件)
  • 事件型新闻评论
  • 广播新闻评论案例(新闻评论案例)
  • 标签: #事件型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