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成金-最美分享吧

登录

知名人物 伍朝枢生平故事简介,伍朝枢历史评价,伍朝枢怎么死的?

佚名 举报

篇首语:不要试图去做一个成功的人,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本文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伍朝枢生平故事简介,伍朝枢历史评价,伍朝枢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伍朝枢,字梯云。广东新会人。1887年5月23日(清光绪十三年闰四月初一)出生于天津。父亲伍廷芳,清末曾在直隶总督李鸿章幕下办理洋务多年,1896年受清政府命为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大臣(即公使);1911年武昌起义后,曾任民军方面的议和全权代表、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总长、北京政府代总理、广东护法军政府外交部长等职。伍朝枢1897年随父前往美国,在华盛顿等地受小学和中学教育。1905年回国,先后在广东劳工局和农工实业局任职。1908年得官费派赴英国留学,先入伦敦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继进林肯法律研究院,取得了大律师的资格[1]。

伍朝枢1912年春学成归国,正当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得到全国统治权之时。5月伍被派任湖北都督府外交司长,9月调入北京外交部办理条约事宜。次年列名为广东选出的首届国会议员,并为国民党籍的宪法起草员[2]。这时他援引国际公法撰写论文,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报》上发表,为争取各国承认中国政府制造舆论。1915年被任为国务院参议兼外交部参事。1916年1月袁世凯复辟帝制,任伍朝枢为“洪宪政府”参议。他提出辞职未获准,一度托词请假在家。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翌年黎、段即发生了以美、日帝国主义为背景的“府院之争”,伍朝枢和担任外交总长的伍廷芳先是站在黎元洪一边反对段祺瑞,稍后又反对黎元洪屈服于张勋下令解散国会的不法行为。9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护法军政府,伍朝枢随伍廷芳南下参加护法运动。孙中山任命伍廷芳为军政府外交部长,伍朝枢为外交部次长。1919年,护法军政府决定派王正廷、伍朝枢等与北京政府代表组成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团。伍朝枢虽然没有全权代表的名义,但他在巴黎和王正廷一起,对拒绝在损害中国主权的“巴黎和约”上签字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在国内人民和旅法华侨、留法学生的斗争压力下,中国代表团终于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1921年5月,孙中山再次到广东就任非常大总统,任命伍廷芳为外交部长兼财政部长,伍朝枢为外交部次长。

陈炯明1922年6月公开叛变孙中山,炮击总统府。孙中山在永丰舰上率各舰反击叛军,伍廷芳和伍朝枢坚决站在孙中山一边。他们接受孙中山的指示,通告各国驻广州领事,希望外国代表严守中立,勿助叛军。正在此时,伍廷芳突然病逝,伍朝枢为父办理丧事之后,转赴上海。

1923年2月,孙中山重返广州,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派伍朝枢为外交部长。伍协助孙中山起草对外宣言的英文原稿,6月29日以《大元帅对外宣言》发表。宣言揭露北洋军阀政府得到帝国主义列强“以精神上、物质上之援助”,维持了黑暗腐败的统治,使“人民受害,水深火热,情况之惨,殆难言罄”,希望各国“不干(中国)内政,严守条约,同谋列强之利”[3]。此后,孙中山为收回关税主权,并解决军饷问题,坚决向美、英等国交涉,要求提取被无理剥夺的部分粤海关关税余款。对此,北京外交团致电广州政府,叫嚣要采取强硬手段;同时调集在黄埔的军舰,进行威胁。伍朝枢奉孙中山之命以外交部名义复照北京外交团,驳斥其谬论,指出:“中国海关始终为中国国家机关,本政府辖境内各海关,自应遵守本政府命令。且关税之汇交北京,不啻资助其战费,以肆其侵略政策。”因此,截留关余“乃完全中国内政问题,无与列强之事”[4]。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了“联俄、容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了国民党。伍朝枢等一些人表面随和,而实际抱阳奉阴违态度。早在大会召开之前,他们就以国民党广州市党部为据点,背着孙中山进行一些反对共产党的活动,并对工农运动的兴起表示畏惧。“他们本来也是不赞成改组国民党,不赞成三大政策的,但是他们在当时革命形势节节向前推进的情况下,只有暗中反对,消极怠工,却不敢公开说反对的话。”[5]2月20日,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决定任伍朝枢为商民部长。

初夏间,伍朝枢奉命赴天津、沈阳会见段祺瑞和张作霖,商讨有关联合反对直系统治的问题[6]。7月国民党中央设立政治委员会,孙中山任主席,伍为委员兼秘书长。8月下旬,以陈廉伯为首的商团策划运输大批枪械入口,阴谋发动武装叛乱。孙中山命令将枪械全部扣留在黄埔军校。伍朝枢主张商团事件“和平解决”,表现了迁就妥协的态度。

1925年6月,发生了英帝国主义者枪杀中国示威群众的广州“沙基惨案”,激起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愤慨,伍朝枢以大本营外交部长名义向北京公使团提出严重抗议。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伍朝枢任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司法委员会主席兼广州市政厅委员长。这期间,伍朝枢同胡汉民、孙科、吴铁城等保持密切关系,参加他们的一些集会,对国民党左派廖仲恺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表示不满。11月伍被任命为司法调查委员会主席,着手调查广东的司法状况。

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伍朝枢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后,担任司法行政委员会委员,一度代行主席。2月兼任黄埔开港计划委员会委员。

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以后,召开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讨论中山舰事件处置办法,伍朝枢也出席了会议,不久还和蒋介石等人一起发表通电谴责西山会议派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于这时蒋介石和汪精卫、胡汉民矛盾激化,伍朝枢和汪、胡原来关系密切,因此同蒋介石的关系比较冷淡。5月30日,蒋介石在广州逮捕新改编的第十七师师长吴铁城,伍朝枢和孙科等为吴向蒋缓颊无效,便告假离粤,经香港回上海寓居。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政变后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相继“分共”清党,国民党内几派势力一度取得了妥协,9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伍朝枢被委为外交部长。伍先是发表外交声明,表示对帝国主义国家“不采暴动手段”,维护“友好关系”。此后采取了一些收回主权的外交举措,如宣布收回部分关税自主权,发布进口关税暂行条例、出口税条例等。接着于11月23日发表了“对外请求废约宣言”,宣称:“凡从前北京政府与各国所订各种不平等条约,现今无存在之理由。”[7]还表示:“对于重要悬案,国民政府准备适当时期,以公平及互谅之精神,设法解决。”[8]但列强置之不理。12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撤销承认”苏俄的领事,伍朝枢命令全国各省对苏俄商业机关、银行、商店、轮船公司勒令停业。

1928年初,南京国民政府改组,黄郛继伍朝枢为外交部长。伍与胡汉民、孙科均下野,同往印度、埃及、土耳其及欧美游历。5月,北伐奉系途中,日本军队炮轰济南造成“五三”惨案。南京国民政府委派伍朝枢赴美国,游说美国政府和社会舆论支持和援助中国。7月伍任国民政府全权代表,与美国谈判修改条约的问题。1929年1月任驻美国公使,同美国方面多次谈判,为双方签订“整理中美两国关税之条约”奠定基础。在新的条约中,美国仍然没有放弃“利益均沾”的对华政策,继续保留着和他国“应无区别”的“最惠国待遇”。伍代表国民政府多次要求美国政府放弃在华的领事裁判权,均遭拒绝。9月,伍奉命赴日内瓦,出席国际联盟第十届大会。翌年在参加国联第十一届大会时,被选为国际联盟行政院理事。

1931年4月,以蒋介石软禁胡汉民为导火线,国民党内汪精卫、孙科等反蒋势力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另组国民政府,反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形成宁粤分裂的局面。伍朝枢闻讯于6月15日离驻美公使职位,回到广州,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府主席兼琼崖特别区长官。“九一八”事变后,宁粤双方于10月底在上海举行会谈,伍朝枢被推为粤方代表之一。双方从10月27日至11月7日,在上海伍朝枢住宅举行了七次会议,在中央政制、党务、外交等问题上达成一些协议,结束宁粤对立局面[9]。伍朝枢被任为司法院院长、国民政府委员。但他想到自己并无实力基础,没有就职,连广东省政府主席也一并辞去。他曾打算就任西南政委会常委兼琼崖特别区长官,进行某些开发工作。消息传出后,立即受到地方实力派的抵制。伍朝枢不得不亦辞职,移住香港,一度到北平、绥远等地旅行。

1934年1月3日伍朝枢在香港病逝。

注释

[1]陶履谦:《伍梯云先生行状》,邹鲁编著《中国国民党史稿·列传》,中华书局1960年版。

[2]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八),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96页。

[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公报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00—101页。

[4]《广州民国日报》1923年12月25—27日。

[5]何香凝:《我的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回忆辛亥革命》,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版,第42—43页。

[6]何国柱:《孙、段、张联合推倒曹、吴的经过》,杜春和、林斌生等编《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11—112页。

[7]洪钧培编:《国民政府外交史》第1集,华通书局1930年版,第235页。

[8]洪钧培编:《国民政府外交史》第1集,第241—242页。

[9]《历史档案》1982年第1期,第70—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