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成金-最美分享吧

登录

美国 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

佚名 举报

篇首语:我以为我们之间的故事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后来我才发现,在念念不忘的日子里,我遗忘了我们之间的故事。本文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美国 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正式名称为“战略防御”计划(STRAT-EGIC DEFENCE INITIATIVE,缩写为SDI),是美国总统里根1983年正式提出的。

1983年3月23日,里根向全国发表电视演说,首次公开提出战略防御计划。里根在演说时,先展示了4张卫星拍摄的照片和一些图表,说明苏联导弹力量“已大大超过美国”,强调美国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加强战略进攻武器,同时要加紧研制空间时代的超级武器,建立有效的战略防御体系,以便在苏联战略导弹到达美国之前,就进行层层拦截,予以彻底摧毁。由于这项战略防御计划的实施结果,很可能使外层空间成为陆、海、空之外的第四战场,引起一场从外层空间向地球目标进行袭击的战争,因此被人们称为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主要是研究建立“反弹道导弹战略防御系统”。“反卫星计划”和航天计划虽然与其有密切联系,但不包括在内。

“星球大战”计划是美国为建立军事优势,争夺世界霸权而制定的。它的实施,必将刺激美苏军备竞赛质的升级,加剧美苏紧张关系,给国际政治和战争与和平问题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导致现代战争的规模和现代军事思思、军事理论发生重大变化。因而引起了各方关注。

从“遏制”战略到“高边疆”战略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最近出版一本美国畅销书《大国的兴衰》。书中说美国和苏联的全盛时期已经过去,正在不可逆转地走下坡路,步当年奥斯曼帝国、西班牙、荷兰、英国、拿破仓和沙俄的后尘,并终将为其他新兴强国所取代。这本书在美国引起很大争论。有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是:美国自1968年起霸主地位已经动摇,驾驭国际形势的能力大为削弱,奉行了20多年的“遏制”战略已彻底破产。

二次大战后,美国依仗其在战争中迅速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登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它到处侵略、扩张,不可一世。1945年杜鲁门宣称:美国今天是没有任何国家能与之匹敌的“强大国家”,“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但好景不长,美国很快就从其顶峰跌落下来;侵朝战争的失败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印支战争的惨败更使美国疲惫不堪;而亚非拉各国人民风起云涌的民族民主运动,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西欧、日本等国战后经济崛起,不再对美国俯首贴耳,导致西方出现3个经济实力中心。1971年,尼克松总统无可奈何地承认“过去28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从经济角度来说美国已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我们会看到5个强大的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最使美国忐忑不安的是苏联军事力量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另一超级大国,这是对美国霸权地位的严重挑战。1949年苏联掌握原子武器的秘密后,战略武器飞速发展。特别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胯下之辱后,苏联更是卧薪尝胆,利用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之机,潜心发展导弹武器。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苏联战略核力量其本上已与美国旗鼓相当,迫使美国将其“大规模报复”的军事战略修改为“相互确保摧毁”战略。也就是说,美国承认苏联在战略上已经与美国平起平坐,核大战的结局只能是相互毁灭,同归于尽。苏联取得均势后仍继续发展导弹数量和改进质量,并大力扩展常规军备。

苏联战略核武器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进使美国感到威胁。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基沃思说·苏联洲际导弹的数目以3:1超过美国,运载陆基弹头的能力“现在同我们几乎不相上下”。70年代苏联凭借其军事实力,向第三世界扩张,抢占战略要地,控制战略通道,在安哥拉、埃塞俄比亚、也门等地相继得手。1979年,它又悍然出兵阿富汗,侵占西南亚这一战略要地,向美国霸权地位提出“最为严重的挑战”。

美国在这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颓势渐显。70年代未,80年代初,美国到了需要对其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时刻。此时,美国保守势力抬头,高喊“重振国威”的里根进入白宫。里根执政后,一面重整军备,加强军事力量,扭转不利态势;一面组织人马研究制定新的安全战略,以取代“相互确保摧毁”战略,打破欲战不能,欲罢不肯的局面。前美国国防情报局局长、里根总统竞选时的军事顾问格雷厄姆的“高边疆”战略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所谓“高边疆”战略就是美国既要加强核进攻能力,又要建立起有效的核防御体系,攻防兼备,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换言之,美国要另辟蹊径,建立战略防御体系,重新夺得战略优势。“高边疆”战略认为外层空间今后将是除海陆空之外的第四个战场,是必争的战略“高地”。“空间是今天的高地,明天的战场”,“哪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宇宙空间获得领先地位,哪个国家就会在这块"战略高地’取得决定性的战略利益。”“星球大战”计划就是“高边疆”战略的核心部分。里根政府采纳了“高边疆”战略,将其作为新的国家总战略付诸实施,不惜花费庞大军费开支,不顾国内外的强烈反对,决心推行“星球大战”计划,夺取这个将影响人类命运的“制天权”。美国认为,其经济实力超过苏联,科技水平高于苏联,在外层空间进行军备竞赛正是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定能胜过苏联。苏联若望而却步,美国可重操战略主动权,苏联若拒绝屈居下风,则将在竞赛中被拖垮。

同时,新的科技革命和兵器革命有了长足进展,为美国建立有效的反弹道导弹防御体系,提供了现实可能。近10年来,美国在红外探测、数据处理、强激光、非核弹头、航天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星球大战”计划负责人亚伯罕将军认为,在直接有关太空军备技术上,美国遥遥领先。美军方在1986年度《军事态势报告》中指出,在20项对军事领域至关重要的技术中,美国有14项领先,其余几项中苏联只领先1项,4项不相上下。特别是与“星球大战”计划直接相关的三大技术:长波红外探测器和微处理技术日益完善为建立反导的预警、探测、跟踪系统奠定了基础,强激光,高能粒子束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为建设反弹导弹的拦截武器系统提供了可能;每秒钟能计算10亿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又为建立复杂的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即C3系统)①创造了有利条件。美国认为,已有可能利用现有技术在21世纪初建立起以外层空间为主的反导系统。

美国及世界多数国家估计,90年代至21世纪将出现新技术革命高潮,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外层空间和能源五大技术为中心的高科技将获得大发展,世界经济由此而达到顶峰。到那时,各国在世界上所排的名次将由它们的科技和经济实力来决定,而不是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星球大战”计划正是以空前规模动员美国(以及盟国)的科技资源,以空间技术为龙头,带动一批新技术和新工业,振兴美国经济,力求军事上超过苏联,技术上压倒苏联,经济上拖垮苏联,从而在世界上重新确立起美国的霸主地位。由此可见,“星球大战”计划的意义不仅局限于军事方面。

“星球大战”计划的具体内容

“星球大战”计划实际上就是“反弹道导弹防御计划”,但与美国过去的反导系统截然不同。过去研制的反导系统是在对方弹头重返大气层后,用导弹进行拦截。拦截率低,仅为10%,危害也大。“星球大战”计划是要建立一个以天基定向能武器为主要拦截手段的多层综合防御体系,从对方导弹起飞开始就进行层层拦截。

洲际弹道导弹从发射到击中目标大约需要28—31分钟,整个飞行段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段为助推段,即垂直发射段,约需2~5分钟。此时导弹上升速度慢,助推火箭喷射出大量高温喷焰,易被发现和摧毁;且尚未放出多弹头,此时摧毁一枚就相当于在以后阶段摧毁数以十计的弹头。这是拦截的重点阶段。第二段是后助推段,又叫转弯段,约需8分钟。此时弹头母舱与燃烧已尽的助推火箭脱落,并释出多弹头。第三段为自由飞行段,又叫中段,多弹头与伪弹头释放完毕,进入较稳定的弹道飞行,约需15分钟。第四段是再入段,又称末段,弹头重返大气层,并击中目标,约需3分钟。美国把这四个阶段分成三个作战区,由部署在高轨道、低轨道和空中的武器进行拦截。这三个作战区是:远程作战区,包括第一、二飞行段,是在1200公里的高空部署装有激光武器的卫星,在对方导弹发射6—8分钟内加以击毁;中程防御区,在自由飞行段,是由太空的激光武器进行拦截;低空防御区,即第四阶段,是用地面或飞机发射的导弹进行拦截。如此层层进行围堵,每段可拦截概率据说可达90%。经四层拦截,就可击毁来袭导弹的99.9%。苏联即使向美国发射上千枚导弹,上万颗弹头,最后能够击中美国目标的也就所剩无几。这样,核大战不仅可以打,而且能打赢,“确保相互摧毁”战略就可改变为“确保安全”战略。美国将此称为“新威慑战略”。美国估计,到21世纪初,即“星球大战”计划完成之时,苏联地对地洲际弹道导弹质量会有改进,突防能力会有提高,数量不会增加,仍为1398枚左右,弹头将从现在的6258颗增至1.4万颗左右(即每个导弹携带10个弹头);潜射弹道导弹也许会有增加(现为979枚,携带弹头2327颗)。美国按此计划建立起来的多层综合防御系统能够将这些导弹”照单全收”。

为建成这个多层综合防御体系,必须建立三个全新的系统,即:预警、探测、跟踪系统,负责发现、识别、探测和跟踪苏联的弹道导弹,为作战指挥和拦截武器提供必要的情报,拦截武器系统,包括天基和陆基的、以定向能武器为主的各种拦截武器,负责摧毁对方导弹;指挥、控制、通信系统,负责根据预警系统提供的情报,指挥、控制已方拦截武器迎战来袭的目标导弹。

预警、探测和跟踪系统是防御体系的耳目,其核心技术是红外传感器。苏联地对地洲际弹道导弹都分布在地下井内,位置已知,飞行方向即所谓“威胁走廊”亦可判明,监视尚属容易。潜艇发射导弹以浩瀚海洋为屏障,发射点遍布全球海域,故必须有覆盖全球的监侦系统。

美国目前已部署了由照像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侦察卫星、核爆炸探测卫星、预警卫基和预警雷达组成的高轨道早期预警、低轨道中期预警和束端低空探测、识别系统。早期预警是在3.6万公里高空部署3颗装有红外探测器的地球同步卫星、监视全球范围的助推段目标和跟踪全弹道段的目标。它们可在60—90秒内侦测到苏联火箭发射后的信号,6分钟可查明来袭目标。低轨道中期预警技术比较成熟。美国80%的侦察卫星部署在1000公里以下的低轨道上,能向作战系统提供目标数量、方位以及弹道飞行的具体数据。低空探测识别系统是由机载光学探测系统与地面雷达组成,能有效地探测、捕捉、跟踪和识别大气层以内的目标。目前,美国预警系统的传感器技术尚不能克服天文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对伪装特别是天然伪装的揭示能力还不很高,还不能达到在导弹起飞后3分钟内查明目标的实战要求。

拦截武器系统一改过去用导弹来对付导弹的反导系统,广泛采用新的杀伤武器:定向能武器和动能武器。

定向能武器是一定方向发射高能射束以击毁目标的武器。它速度快,能在一瞬间击毁数千公里以外的目标,是一个崭新的武器系统,是新计划研究的重点项目。定向能武器主要是激光、粒子束和微波发射器。激光武器分天基和陆基两种。天基激光器用以对付助推段和后助推段目标。陆基激光器主要用于中途段防御。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基沃思设想,在标高.3000米以上的高山上设置10个激光基地,在外层空间部署若干激光反射镜。地面激光站把激光射向外空,再由外空的反射镜聚焦后打向目标,据说能够覆盖全球。

动能武器是指利用高速运动的弹头通过碰撞或爆炸方法来摧毁对方目标的拦截武器系统,如炮、导弹、非核拦截弹头、电磁轨炮等。大气层外的拦截主要靠电磁轨炮。这是一种在两根轨道上通过强大电流,把弹丸高速抛射出去的新式武器。美国正在试验中的电磁轨炮弹丸飞行速度已达20公里/秒,比炮弹初速2公里/秒快10倍。据说将来每秒可达100公里。外层空间另一冲撞武器是靠火箭助推的弹头,每个卫星携带50枚,以“硬碰硬”的方式击毁目标。大气层内的拦截主要靠陆基反导导弹和速射密集火箭群等。

指挥、控制、通信系统是防御体系的“神经中枢”。不言而喻,为使探测和拦截系统分毫不差地互相密切配合、协调作战,必须有一个十分完善可靠、生存能力很强,能在强烈对抗的条件下指挥整个系统进行反导作战的C3系统。这个系统的关键是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不仅具有高速运算能力,且有人工智能,能使指挥控制的各个阶段——从了解情况到判明击中目标效果,全部实现自动化,而且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为此要大力发展高速度、高效能的电子计算机,增强数据信息处理能力。据称美国新研制的最先进的“克雷—2号”电子计数机的运算速度巳达12亿次/秒,正在研制的第五代计算机速度可达每秒万亿次。这些数据处理技术为C3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

“星球大战”计划项目繁多,内容庞杂、技术高深玄妙。如果再加上与之相关联的“反卫星计划”和航天技术,更使人眼花瞭乱。

“星球大战”计划的实施

1983年“星球大战”计划提出后,里根政府全力以赴,毫不动摇。这项耗资8000——1万亿美元的计划,目前正处于研究论证阶段,组织、经费业已落实,某些关键技术已有突破。

“星球大战”计划要在30年时间内,分4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1983年—1990年代初)是基础研究阶段,全面论证计划的可行性,扫除技术障碍,为总统决策提供依据。第二阶段(90年代初—2000年)为系统发展阶段,对计划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工程设计、生产和试验。第三阶段(2000年—2005年)为全面投产和逐步部署阶段。2005年—2015年为完成部署的第四阶段。目前正.处于研究论证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有可能提前完成。迄今“星球大战”计划已在许多重要领域取得进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发展方向。

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局已于1984年4月成立,直属国防部长领导,局长是亚伯拉罕·森中将。该局是星球大战计划研究发展工作的组织和指导机构,已与各研究所、大学和大公可签订了数以千计的研究合同。1985年9月成立一个直接对参谋长联席会议负责的航天司令都,把原来属于各军种航天司令部的航天活动集中起来。司令部设在科罗拉多州彼德森空军基地。司令部任务有三:一、统一负责全军的航天潘动;二、研究制定第四战场——外层空间战场的“天战”理论、原则和方法;三、在“星球大战”计划完成后统一指挥美国战略防御体系。这个航天司令部实际上就是未来战争中的一个新军种——“天军”的司令部。这个司令部的成立标志着战争领域开始从现在的陆、海、空三个战场扩展到外层空间战场。

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时,只有几种原则设想,并无明确方案。如今战略防御体系各系统的全面构思逐渐形成。例如关于防御方法问题,肯定了以定向能武器和动能武器为主要手段,拦截层次可能分为7层。关于总体设计方案,战略防御计划局已从各单位提出的众多的方案中筛选出几种,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看来90年代初确定战略防御总体方案是很可能实现的。

其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美国在与星球大战计划有关的五大技术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有的还取得突破性进展。例如光学成象和雷达成象的许多关键部分的实验室验证工作已取得突破。在动能武器计划中,正全力研制用电磁轨炮发射的“灵巧弹”已完成实验室初级模型试验。在定向能武器计划方面,氟化氢陆基化学激光器系统正进行配套试验,陆基反弹道导弹技术更趋成熟,并在1984年试验成功。同年6月10日,美军从太平洋夸贾林岛发射一枚陆基反导导弹,准确地击毁了20分钟前从加科福尼亚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的一枚“民兵Ⅰ型”导弹的模拟弹头。美国宣布这是里根政府花费数10亿美元研制“星球大战”武器的一个重大突破。然而也要看到,还有许多技术问题远未解决。例如“星球大战”计划要求主计算机能够适时处理1000万条命令,这在目前还不很现实。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德苏尔说,“星球大战”计划有八道技术难关,而每一难关难度至少相当于40年代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可以说,星球大战计划既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也决不是一蹴而成的,许多技术尚未定性,各种系统和方案尚未选定,发展情况有待观察。

“星球大战”计划的影响

“星球大战”计划提出和实施,不仅会对美国军事、经济、科技发展带来巨大变化,而且必将对世界政治、经济及军事形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美苏军备竞赛将起新的变化。战后40多年,美苏之所以没有直接兵戌相见,基本原因是两家战略力量上处于均势。美苏拥有5万颗、总当量达130—160亿吨TNT的核弹头(平均世界上每人2.5吨!),都有把对方消灭20次的能力,而且双方都还没有有效的防御手段,任何发动战争的一方都无法逃脱对方报复而被夷为平地。美国一旦实施“星球大战”计划,企图夺得优势,苏联绝对不会袖手旁观。60年代美国有人出谋画策根据“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原则,主张把美国核弹头料全部埋进地心,一旦美国生存受到威胁,就把地球炸成碎片!苏联若真有志于防御,采纳这位谋士高见,则美国任何“计划”都奈何不了它。苏联现一面研究建立自己的战略防御体系,一面加强战略进攻力量,竭尽全力迎接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挑战。苏联一专家宣称,苏可以从卫星上发射进攻导弹,一、二分钟便可击中美国目标,真是迅雷不及掩耳。据1988年5月2日美国《华尔街日报》透露,苏正投资研制能运载核弹头贴近地面飞行的轰炸机和巡航导弹,从而将使美国战略防御体系变成“21世纪的马其诺防线”。总之,如果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真的实施的话,美苏争夺太空军事优势的竞赛可能会愈演愈烈,世界局势将更趋复杂。

其次,“星球大战”计划是新兵器革命的标志。历史上两次武器革命都带来战争理论、战略战术、作战方式的变化。星球大战计划一旦完成,太空成为第四战场,出现了”天军”,空间兵器将成为未来战争中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军队的编制体制、战争规模、战略战术等无疑将作重大改变。同时,由于出现太空战场,战争范围扩大,战火将烧遍交战国国土,前后方界限很难区分,进攻与防御的界限更加模糊。新武器的出现必然会带来新的军事思想、军事理论、战略战术,但这要有一个过程。美国在这方面看来已走在前面,美国航天司令部已着手研究制定“天战”的理论、原则和方法。

第三,“星球大战”计划将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给美国带来巨大的积极影响。“星球大战”计划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时代的标志,是在美国雄厚的科技基础上提出的。与“星球大战”计划有关的五大技术(即航天技术、以红外为主的远距离探测和精确制导技术、以大型计算机为核心的C3系统技术,定向能及动能武器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中,美国明显领先。“星球大战”计划的实施又势必将这些技术推向更高水平。如为研究解决电磁轨炮发射的“灵巧弹”承受的重力加速度,势将推动材料物理学的发展;为使电子计算机功能达到实战要求,必会促使科学家去开发新的光电技术和新材料。新技术革命对美国经济发展起着杠杆作用,这些问题的解决必将把美国经济推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第四,“星球大战”计划是“核时代”向“空间时代”过渡的标志。世界上有一种看法:得太空者得天下,谁能成为“空间俱乐部”成员,谁就是强国。西欧、日本等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国家竞相开发太空资源,而第三世界国家对此无力顾及。今后南北贫富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大,缩小这种贫富悬殊的任务更加艰巨,从而进一步影响世界局势的和平与稳定。

围绕“星球大战”计划引起的反响

“星球大战”计划提出后立即引起各方关注,反应强烈。

美国国内掀起大论战,最初明显分为赞成和反对两派,近年来赞成的人略占一点优势,强烈反对的人渐少,又出现了主张先搞研究,部署问题视以后情况再定的第三派。支持“星球大战”计划的著名人物有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他们的观点是。政治上保险,因为这能打消苏联进行第一次打击的念头,有助于防止核战争;战略上可取,能加强美国的威慑力量;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美国增加一点军费开支,把苏联拖垮也是值得的。反对“星球大战”计划的人有卡特、麦克纳马拉、腊斯克等前军政要员和许多科学家,他们针锋相对,提出反对理由:政治上冒险,因为这将导致美苏关系紧张,裁军谈判受阻;战略上危险,因为反导防御体系不会绝对有效,苏联只要有5%导弹突破防御,就会把美国毁灭,技术上不行,要建立一个能防御成千枚导弹、上万颗弹头饱和袭击的体系是“不可能的”;经济上负担太重,完成“星球大战”计划估计要花8000至1万亿美元,甚至更多,建成后每年维修还得花几十亿美元,经济负担过于沉重。

世界各国除日本外,几乎没有支持”星球大战”计划的。苏联当然强烈反对。戈尔巴乔夫说:“如果美国破坏现存的战略军事均势,使太空军事化,苏联除采取对应措施外,别无其他选择。”西欧盟国的反应出乎美国预料,它们因处境和利害关系上的不同,反应略有差异。英国、西德开始时表示支持美国进行研究(但不包括部署),法国明确反对,其他国家或表示疑虑,或态度暧昧。后来,西欧17国渐渐倾向于拒绝支持美国搞这种“超级军备”,并在法国推动下,搞起西欧技术共同体(即“尤里卡”计划)。西欧拒绝的主要原因是。一、西欧国家希望缓和,不要紧张,“星球大战”计划则会破坏缓和,导致东西方关系更加紧张;二、“星球大战”计划如果搞成,美国就有可靠的“盾”来保护,与西欧防务联系就会削弱,欧洲爆发常规战争的可能性增大;三、既使美国在防务上不与西欧“脱钩”,“星球大战”计划也难免不使西欧遭受无法忍受的损失,因为西欧幅员狭小,人口密集,工业集中,“星球大战”计划中的任何失误将给西欧造成巨大灾难。

出于上述考虑,西欧把“星球大战”计划视为对自己的挑战,17个国家在短短3个月里就搞成“尤里卡”计划,先从尖端技术上进行合作,着重于民用,再向军事技术过渡,实现西欧独立防务。

“星球大战”计划尚处研究论证阶段,各方估计不尽一致,现在对它进行判断为时尚早。

“星球大战”计划能不能搞成?一种意见认为即使各系统研究成功,美国也不一定部署,因为尚有两个未知数,即:是否会有“廉价的”战略进攻武器系统能把这耗资1万亿美元的防御体系破坏掉,从而使“星球大战”计划经济上不合算?太空武器系统的“生存能力”究竟如何?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美国对外层空间势在必夺,“星球大战”计划是美国国家计划的核心部分,定要完成。“星球大战”计划乃一石双鸟之举,既为夺得太空军事优势,又为促进美国经济、科技发展,加强综合国力。今后无论哪个党上台执政,估计“星球大战”计划都可能不会夭折,只是在进展快慢、规模大小等问题上有些区别而已,从美国的战略决心、经济科技力量以及目前发展势头来看,将来建成某种规模的反导战略防御体系是完全可能的。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由于技术复杂,难度大,经费不足,有些关键性技术项目进展缓慢,如期完成的可能性很小。

美国认为,它在高技术上遥遥领先于苏联。这也许有其事实根据。但以往的事实说明,美国对苏联争霸的决心往往估计不足,对苏联科技水平的发展也估计偏低。过去,当美国发觉苏联导弹分导技术发展之快,命中精度之高时,曾感到非常意外,今后在太空竞赛中是否再有意外之事还很难说。美国企望苏联知难而退可能是一厢情愿,是要落空的,经济上想拖垮苏联的想法也不很实际,军备竞赛40年,苏联从劣势赶上来,与美国打成平局,经济发展速度并没有落在美国后面(1950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仅为美国的31%,现在为64.7%)。在这场目前尚看不到终点的太空竞赛中,究竟谁胜谁负,难以预卜,很可能仍象核竞赛一样,一方暂时领先,另一方很快赶上,谁也无法形成单方面的绝对优势。去年8月美国《今日美国报》把美苏太空竞赛形容为龟兔赛跑,“苏联是缓步前进,走向成功,美国是一蹦一跳,忽前忽后。”也许有些道理。

总之,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两极和多极化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发展。美苏在争夺太空军事优势中起步早,基点高,它们在太空部署武器系统只是时间问题,其他国家无与相此。到21世纪初,很可能仍是美苏在更高水平上维持军事上的两极局面。但政治上多极化趋势将进一步发展。今后国际战略形势仍将趋向相对缓和。多数国家都在调整战略,把更多注意力集中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加强综合国力,争取21世纪在全球政治格局中有一席之地,多极化的趋势难以逆转。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名为战略防御,实为进攻,防御是为其进攻行动更为自由。这对人类安全形成极为严重的威胁,必须坚决反对。我国政府历来主张,“外层空间应当专门用于和平目的,以造福人类,任何国家不应以任何方式发展、试验和部署外空武器,应尽快谈判缔结一项全面禁止外空武器的国际协定。”我国政府的主张符合全世界人民利益,定会获得绝大多数国家支持。今后,世界人民反对外空军事化的斗争将日趋高涨。

注释

①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的英文为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西方称之为C3系统。